除了身体的病痛和亲人离去的悲伤,你的所有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给你的。
周六早晨,他睁开眼睛。
梦中见到了暗恋许久的她,他看向窗外,阳光透过清澈的玻璃,洒满半张床,天气真好。
他有个计划:有家刚开业的牛排店,口味超正,他决定约她一起去。
他起床刷牙洗脸,选衣服,吃早餐,动作一气呵成。
“万一她不喜欢吃牛排呢?”
他系鞋带的动作突然停了下来。
“她朋友圈发动态说最近减肥,油水不沾了”
“要不改成去素食餐厅?”
他扔下鞋子,回屋找之前的素食餐厅宣传单。
“不行,光吃饭太可惜了,去看电影吧”
“还没有开始交往,她应该不会同意去看电影”
“那就改成去玩剧本杀,这个她可能会比较感兴趣”
......
日暮西垂,月上柳梢,他恍然回过神来,发现一天已经这样过去了。
他盯着手上修修改改,做到一半的计划,捶头懊悔。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失去,踏出这一步的机会。
1、内耗:耗到最后,一无所有
在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内耗效应】
内耗效应指的是在群体中,人们把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
这种内耗效应对个人现象的解释同样十分精准,说白了,很多人会常常感到心理疲倦,就是因为能量更多的消耗在心理的摩擦上,而非对外的行动上。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说有些人精神内耗很严重呢?”
网友@安晓亦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想穿好看的衣服出门,要挣扎许久;
想在课堂上发言,要在心里挣扎无数回;
聚会时企图加入群聊,却一句话也插不上;
发个朋友圈、公众号要焦虑失眠一晚上。
内耗的人就像一辆加满油的保时捷,准备出发时,却同时踩着刹车和油门,轮胎在原地疯狂旋转,摩擦,起火,冒烟,等到油箱耗到只剩30%,才缓缓放开刹车,拖着磨损殆尽的轮胎和疲惫不堪的发动机,驶出车库。
习惯内耗的人一般高度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做事犹豫不决,不敢决断,容易被他人话语影响情绪,导致情绪低落,起伏不定。而且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最终厌恶自己。
厌恶自己,本质上,厌恶的是距离心中完美形象相差甚远的自己。
2、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真正让你觉得累的是这些未知的情绪内耗,而真正能帮助你进步的是你的行动力。
《财富自由之路》里李笑来在谈及如何进入一门新的领域时说,在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识后,你剩下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开始做。
不做,你就永远不会开始,只有上路了,你才能不断修正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你才会渐渐发现,你所预想的那么多情况中,有多少想象是荒诞。
可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做事,却还是感到焦虑与疲惫?
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对未来考虑太多导致精神内耗严重。长此以往,身上背负的行囊就会越来越沉,未来也不会如愿所至。
90岁心理医生恒子奶奶,写了一本生活哲思小书《人间值得》,书里都是简朴的人生感言,读起来却醍醐灌顶,她也被一众读者称为宝藏奶奶。
恒子奶奶认为:“忧虑未来于事无补,谁也无法预料未来。”
她年轻的时候憧憬着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结果嫁给了一个不顾家的酒鬼,只好一边做着繁重的工作,一边抚养着嗷嗷待哺的小孩,一边还有做不完的家务。
但恒子还是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好好对待生活。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执念。
一旦执念太深,就会有怨念。有了怨念,等待你的,只会是万丈深渊,无法自拔。前方的光明前途,会瞬间变成森罗地狱。
3、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
小时候看动画片,主人公每次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要解决的第一件事都是要战胜自己,《圣斗士星矢》是这样,《虹猫蓝兔七侠传》是这样,《围棋少年》也是这样。
小时候不懂,整天战胜自己战个屁,直接上去干啊!
长大后才发现,原来能无所顾忌、倾尽全力去行动,真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需要先说服自己,挺过自己内心的这一关。
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说: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也并不是没有烦恼,只是他们能够将这些左右互搏甚至一团乱麻的想法给暂时搁置,从中选中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想法去付诸行动。
能同时保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总结
除了自己的苦痛和亲人离去的悲伤,你的所有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给你的。
那些睿智的人,知道生活中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懂得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在重要的事上。
将军赶路,不打小鬼。
不要想太多,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