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些东西,是曾被我们拥有过得,经年时日,在岁月的更迭中,淡了色彩,散了芬芳,却依然留着些许的朦胧,让你在心里惦念。
青葱年华,交朋友,处友谊,已有"道同与谋"的取向,只是书声,铃声,跑道,操场,还是猴跳的划上了毕业的休止符。匆匆别离,作诗送别,日记本,合影照,算是封尘一段光阴。几日翻起那艳色全无的封皮,又念青涩抒情小句,依然顿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激情,感慨曾经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换了今日的欲说还休……那个俊秀的照片上的小人是我们吗,无忧的脸庞,如墨的发丝,青春无染的笑声像要穿越时空,跟舞"青春午夜别徘徊,快到青苹果园来"的节拍。
流放社会,才是我们接触万象人生的开始,那么实在的掺了真真假假。你与我的交往,则已各有目的:或为友谊~志同道合;或为利益~各取所需;或为攀附~阿谀吹捧;或为时事~虚与委蛇;或为酒肉~吃喝玩乐……总让人觉得情分少,应付多。
行走江湖之时,免不了学的深入浅出的剖析每一个人的处事动机,端着小心,夹着尾巴,吊着担心,一不小心就成了那个被卖还帮着数钱的可怜虫。
只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精明的算法,只能让你成为人群中那个落寞的孤家寡人,糊涂与清醒就像被你执手的天平,全靠良心来平衡着自己的人生。
只是爱情,这亘古千年的情感又怎么不彰显人的表演天赋,在人心的大舞台上又怎分得出几分真假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种人一定有,只是少而又少。两个人的相遇,相交,相合,总是参杂着种种需求,家世,财富,人品,美貌,声望,见识……无一不成为以个人所求为参考条件而排列出的最佳组合。
你贪图我的貌美如花,我歆羡你的万贯家产;你仰慕我的才高八斗,我中意你的学富五车……爱情因子以它超乎常人的意料把两个人绑在一个频道上。
终究有了"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挂牵,有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含蓄,更有了"心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终也有踏不到一个节奏的两人,如此剩下了"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的落寞,残留了"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郁闷。
待他日,则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白头,也有"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分道。
做为旁人,对这人的世界,能说透,却怎么也看不透。我们不能泼水,不能说三道四,自然以它固有的运营绵延着大家伙儿的姻缘,有一世天作之合的和谐,也有大厦将傾的分崩,只是爱人,还是爱钱,真情,功利,虚心,假意。外人不足道,也道不出。一世的牵手,是暖还是凉,你知道,他知道。
穿过爱情的美好,我们打开行途中的另一扇门,通向家庭,通向责任。
亲情,是贯穿我们生活中最长的一根线。上及祖辈,下到儿孙,说是轮回,却总是重复着不一样;说是不一样,却又雷同着不异样的主旋律。
那个很多年前的傍晚,我还是个小学生,放学正好路过厂区门口,看见邻居被工友七手八脚的抬到路边等救护车,他的工友来回向车驶过来方向张望,比热锅上的蚂蚁还焦灼。邻居送去了医院,可是孩子却顾不上。邻里的阿姨们不约而同的去了他家,这个让孩子去她家,那个说和自己的孩子合的来,去他家。平时里因鸡毛蒜皮拌嘴而僵持的不睬都在争执中化解,谁家做了点啥的好吃的都又开始端持着东家分点西家分点,不觉间那种质朴的互助把家家户户连在一起。
这就是那个年代,我的那些没有见过多大世面的大婶大妈们,她们可以因为丢根葱,丢个蛋,指桑骂槐,也可以因人之初的本性出手想帮,小事小非可以计较,大是大非却绝不乱阵脚的左邻右舍。
那段时间,那个因父亲住院而寄宿邻里的哥俩儿,待老爹出院时,拽着孩子挨家挨户致谢的时候,一直叨叨着:咋还吃的红光满面的,你瞧,你瞧,手脖都抓不住了。呵呵,谁家做点好吃的都没拉下这哥俩,体重不增加才怪呢。
我很奇怪,这样的场景经这么多年,竟然还存储在我的记忆里,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历久弥新,让我怀念,甚至那些年蹭吃的饭团,唇齿间还留有余香……
时值北方的寒冬,突降大雪。朋友们,又在微信里分享漫天飞雪。
"老妈,老家下大雪了啊?"儿子又在捯饬我的手机。
"好美哦","可以打雪仗了哦","我们还没有赶上真正的雪呢",弟弟和哥哥叽叽喳喳。
"是啊",我翻着杂志边应着他们。
"我们什么时候回老家啊?"他们马上就开始放寒假了。
"我们还没定放假时间呢。"
"等你们放假,雪都化完了。"哥哥在屋里大声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当没听见。
"对了,你们回老家,要给姥姥,姥爷,奶奶们捎什么礼物呢?"我问他们。
"礼物,……还没想呢。"在边的弟弟一时有点语塞。
"那想想吧,现在还不迟",我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哥哥在里屋对弟弟喊了一句。
电视上的广告,真是深入人心。这广而告之之后就是一个卖老年人鞋子的广告。
弟弟随即就得到了哥哥的提示,想到了送什么礼物。
"老妈,送鞋子吧。那种为老人们设计的鞋子。你不是说化雪的时候会结冻,容易摔倒吗。新闻上都说了,老人们骨头脆,摔倒就会骨折,买双防滑的鞋子给姥姥奶奶。"弟弟有点为自己的选择骄傲,颇有点眉飞色舞。
"可以啊,不过买鞋子的钱可要从你们的零花钱里扣哦。"
听过要从自己的零花钱里扣,弟弟瞬时有点小心翼翼。"那要扣多少?"他瞪大眼睛,看着我问。
"一双要300元吧,左右,不定。"
"300啊,这么贵啊",有点超出他的意外,他插在裤兜里的右手,猛的抽出来,比划了三个手指头,在我眼前晃了晃。
"是啊,要不要给哥哥们去商量下。今年你们的利息就没有了哦,不过,本金还在的。"我建议他,故意不看他摇晃的指头。
他们哥几个把自己的一些压岁钱托我保管,前提是要收利息。我就给他们找个理财渠道,生息。一年下来的利息,他们早就计划好干什么了。网购车收好久的灵异图书和乐高玩具,喜马拉雅需要付费才可以听的音频,都是他们需要计划换取的心仪之物。
他"嗯"一声,绝尘而去找哥哥。
不知道他们怎么沟通的,反正听到叽叽喳
喳的。
不大会,弟弟就又手插裤兜,装着稳重的踱到我身边。
"哥哥同意啦。"他一本正经的说,像似他在中间出了多少力,才撮合成这件事情。
"妈妈,你说他们会不会回我们礼物呢?"弟弟心有小结,带着不到十岁的狡黠。
"那我就不知道啰,你们送礼物出去,不是一定要得到礼物回来吧?"我答到他。
"你想要什么礼物呢?"我追问弟弟。
"算了,他们都没有回送的意识。"弟弟颇有些自以为是的自答。
唉,对于几乎不出户的老一辈来说,他们多拘于乡邻之间的礼尚往来,却疏于与儿孙们的互动交往。
"姥姥,奶奶,看你们这么孝顺,说不定会给你个大红包。"我安慰安慰这还有点小疼的心脏。
"真的吗?"他好像已经拿到了那个大红包,"划算哦",吹了声小口哨,又一股烟的跑去找哥哥,盘算自己的生财之道去了。
真是需要改造培养的小种子!
老师从新加坡回来,给我们分享他的旅程,除了对狮城自然风光的观赏,他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方面的不同。与十多年没有相见的同学畅聊,同学对〈弟子规〉的推崇对他感触颇深。一个定居新加坡多年的华人,还在不忘老祖宗的教诲,可见,一个社会的文明,不是仅仅体现在摩肩接蹱的人流,高耸入云的大厦,繁化拥挤的街道和那每年都要比对的GDP数字,更应该提高全民的精神层次,做到真正的文明富强。国内这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是全球有目共睹,虽然精神也一直在高喊着口号,却还是没有与经济并驾齐驱。要不,你为啥也在感慨"人情味"越来越难寻了呢?
一句话总结:钱没有了可以再赚,但道德,精神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修行。
而今,不管你正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巅峰时刻,还是在"天涯何处觅知音,世路茫茫本无人"的寂寥之际,哪怕是"贫在闹市无人问"的落拓之境,你都不应忘记,这一生,居这人世,真如草木一秋。虽没了仰首是秋,俯首是春的洒脱,但总可做到"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君子坦荡荡的舒畅。
虽然列夫托尔斯泰早就如此概括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只是如果每个人都一样,每个家庭都相同的话,这世间会少了多少斑斓的色彩呢?正因为异体的差异才让我们把素描般的黑白过的五彩缤纷。
这也是我们会留下的。
毕竟,每一份感情总是那么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