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论文的一种写法

“教学案例”论文的一种写法

原创 陈浮 浮生纪游

2024年12月20日 08:28 天津 2人

图片

  案例,也即个案。案例研究就是对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某个个体、方案、团体、机构、地区等进行研究。

  案例研究要运用适配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去搜集完整的资料。

  案例研究在写作中需要对案例做出深入详实的描述、阐释与分析,揭示案例的真实面貌与背景,从而做出判断、评价与预测。

  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教学案例研究,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问题:

案例缺乏实践或调查研究的基础;

只叙述、讲解案例而不做相关的文献综述工作;

不借助相关教育理论来开展案例研究;

不阐释相关教育理论与本文在学理上的适配性;

不把握关键环节而一味面面俱到到地讲述案例全貌;

不交代设计意图;

不对案例的研究进行教学与实践反思,进而总结规律。

等等。

  教师写的“教学案例”稿件如果要投到综合性教育期刊发表,则需要把它转化为“教学案例论文”,这与我在另一篇小文里所说的,要把“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设计论文”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教师来说,案例可以是一节在教法方面具有创新性的课,也可以是一次课堂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以此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切入而写成教育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写作这样一篇案例研究论文的正文结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于文献综述或政策文本描述【思辨1】,证明目前急需此项研究。

(2)或通过理论思辨、学科教育专家话语【也算是思辨1】,论述以这种教学方式实现本文目标的合理性。

(3)把多课时、单课时或活动等案例中的典型片段、关键环节拆分出来加以概括性讲述,即展示案例【案例】。

(4)对此案例的策划思路【设计意图】进行分析,论述普适性的教学策略。

(5)通过以上案例研究,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目标达成效果进行实践反思【思辨2】。

  把以上结构总结为一个写作过程,即:

【思辨1】→【案例】→【设计意图】→【思辨2】

  其中:【思辨1】偏重于教学基本理论,【思辨2】偏重于对【案例】的实践反思。

  读者可登录知网查看此种写法的示范论文:《面向环境主题的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教学研究》,发表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3年第五期。

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二图为本文作者拍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 16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