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佛洛依德(二)「因应之梦」:
抵制觉醒的防卫机制(Our Debt to Freud, Part 2)
如果我能梦见喝水来止渴,就不必醒过来找水喝。这就是一个因应之梦。……所有的梦,大抵都是因应之梦,目的在延长睡眠,不必醒来。
小我诱使我们相信「一体生命」的虚幻,分裂和个体性才是真实的;我们亦如此认同那与万有分裂、独立自主的特殊自我,生怕失去它。小我有个一贯技俩, 非常厉害而狡猾,佛洛伊德称之为「因应之梦」。
容我再提一下佛洛伊德,介绍一下他对梦的看法。当然,他只谈睡眠中的梦,但和醒着的这场梦相较,竟如此雷同,不容轻忽。
什么是「因应之梦」?我们都有这类经验,举例来说,夜里你在睡觉,电话响了,你睡得正熟,或者正在作一个好梦,不想醒过来,这时,你的心会设法把电话铃响编进梦中情节,于是,听到电话铃声的不是外在的耳朵,而是透过梦中的耳朵。如此,你就不用醒过来接电话,可以在梦里接!这就是因应之梦。
我先唸一段佛洛依德的话,其涵义非常重要,能大大帮助学员避免误解《奇蹟课程》,尤其能厘清耶稣与圣灵的角色,以及疗癒与宽恕的意义。
我现在唸的,都出自《梦的解析》一书,也请记得我先前唸过的「每个梦都有继续沉睡的愿望」,因应之梦只是另一种表达这一愿望的方式罢了。
「当外界的刺激惊扰睡眠者感官时,梦的保护睡眠功能,变得特别显着。睡眠者可能醒来,也可能不受外在刺激的干扰, 继续睡觉,若是后者,他就会利用作梦来摆脱外在的刺激。」
这里佛洛伊德举了一例:「如果我能梦见喝水来止渴,就不必醒过来找水喝。这就是一个因应之梦。在此例中,外在刺激不是电话铃响或打开的灯,而是身体本身。所有的梦,大抵都是因应之梦,目的在延长睡眠,不必醒来。」
现在,不妨想一想醒时的人生大梦,其唯一目的,亦无非让我们沉睡不醒,继续沉睡在分裂的信念里。
如果你能把下面的话套用在更广的人生,梦的目的就历历在目了。「梦是睡眠的守护者,而不是干扰者。心灵入睡后,要不就完全忽略感官刺激,要不就用当下的感知活动当作元素,组成自己想要的情境,而此情境能与睡眠兼容不悖。把活跃的感官知觉纳入梦境,是为了让它脱离现实。」
现在,请把佛洛依德关于梦和外在刺激的看法套用在整个人生场景上,同时回想一下梦的图表上这两部份:小我妄见的方框,藏着我们的秘密之梦,而分裂的世界则藏着世界之梦,小我要我们相信自己活在世界的方框里,借此把我们关在妄见的框架内。
所以我们否定自己的秘密之梦,却把世界之梦当真。我们不妨把佛洛依德提到的「外在刺激」,比作来自正见心灵的讯息。
整部《课程》始终把圣灵比喻为我们在梦中听见的上主之音,它在分裂的心灵中提醒我们与生命源头一体不分。此外,梦与正念之声还有一些特性。梦反映的是二元的世界观。
「二元论」好比一种反映作用,也就是有主体、客体之分,这是《课程》所谓「知见世界」的基础,与真知境界完全相反;真知即是天国,是绝对一体无二的境界。
秘密之梦显然源自二元心境,因为我相信与上主分离了,上主和我成了两个。「二」一出现,对立势所不免,战场就形成了。
我们一把战场投射于外,周遭就变得草木皆兵,但这战场不再存在我心里,因为我已经忘了自己有心灵。而这和圣灵的非二元之音正好相反。
圣灵在我们分裂的心中唤我们回头,回到我们当初选择小我的抉择点上,重作正确的抉择:选择圣灵。
这一刻不止的呼唤声来自梦境之外:「觉醒吧!欢欣吧!」,这是救赎的呼唤,它重申分裂从未发生。意即:上主纯一无二、圆满慈爱的临在,始终如是,丝毫未损。「天国的颂歌不曾遗漏一个音符」,永恒不易。
我们收到这非二元性的刺激,这来自心灵的呼唤,但我们的二元性梦境、二元观的意识与自我拼命要把这一刺激编入梦境。
正如同两千年前当耶稣出现于人间,世人不知如何应对,因为他并不属于这个世界。他充满光明、慈爱,庄严无比,任何人一靠近他,马上会感受到他来自凡尘之外。
活在梦境之外的他出现在于世界之梦中,等于告诉世人:梦境之外才是真实之境,而那是世人都不愿选择的。
「我出现于你们之中,即是见证即使你们全都抵制它,它仍然存在。」
耶稣的出现对于梦境所要保护的睡眠状态,好似一记棒喝,留给沉睡的上主之子两个选择:一是从梦中醒来,跟随那呼唤,这样一来,等于完全放弃对小我的忠诚,等于宣布:我承认选择小我是错误的,选择个体性、特殊性,全是同一错误,它不曾带给我平安与幸福,故它不可能是真实的。
上主之子的另一个选择是:我不要从梦中醒来,让我把那光明与呼唤带进梦中,让我把这非二元的临在纳入我的二元梦境。
凡是读过《新约》的,就会发现虽然它有不少美丽动人的讯息,但总体而言,它强调:「分裂世界是真实的」、「身体构成的世界是真实的,是有罪的」、「特殊性的世界如此真实而美好」。
世人千方百计把耶稣拉进这样的梦中,加入二元世界的舞台,共同演出罪、咎、惧、牺牲、死亡与赎罪的戏码。所以正文第三章第一节谈〈救赎无需牺牲〉,因《旧约》和《新约》圣经的救赎计划都是靠牺牲来完成救赎,耶稣在这一节中,反问:「我怎可能这样想?上主怎能做如是想?」
无需牺牲,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赎罪,你只需自梦中醒来。
这就是耶稣的讯息:从梦中醒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