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工到现在,参加了两个比赛:优质课、班主任素质能力,两个都是没有名次,但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大概是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整个人的情绪被激活了。对于学习的焦虑如千万只蚂蚁时时噬咬着我的心,它一刻不得安宁。
最开始的时候,我不自知。我以为我是很爱学习的,或者至少不讨厌学习。但经过这么多年的锉磨,我才知道,我其实那时候真的对学习很焦虑,没有自己的感受。
尤其是想到要竞争,简直就是要命啊,无法解脱。后来读李雪武志红,以及其他心理学家的书文章。一点点把自己从父母这家战车上解绑,努力寻找自己的感觉。我的说,这一切都值得。
穿越总是在不经意间产生。今年年初或者去年年底,我处于学着拒绝别人的边缘。当我终于突破心里的障碍,说出了拒绝的话,我知道我往前走了一点点了。当然是后来才知道的。
截至目前的两次比赛,是又一个突破,我无意间穿越了竞争的焦虑。这点魏书生老师的话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攀不比, 超越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守住自己的长处,发扬自己的长处,壮大自己的长处。
以前的我,想当然觉得自己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不在意。那时候想要考研考走,结果怎么也没有考走。后来意识到了自己需要,却又觉得害怕。觉得自己做不好,总是不敢报名参加。再后来就是现在报只管报,结果随它去吧。
其实这两次报名差点儿也都死在报名的时候了。说是报,心理上不想。临到头,还想打退堂鼓。尤其是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初赛到门口了,我问领导,现在可以放弃吗?领导说都这时候了,放弃啥。于是硬着头皮,参加了初赛。
事后我自嘲自己,原本想去打个酱油,不想居然留下了。我的表达能力,就是在这三年多在简书里写流水账写出来的吧。流水账是老公的说法,后来我也承认了。后来的后来,我只是发现别人大概写出了收入。我,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没有见到收入,但我遇见了自己。
我想这个对我来说就是我想要的,因为我此前一直把自己弄丢了啊。得其所。
再感受下,我就觉得现在的我,已然不同于往日的我。以前遇事,我的反应就是焦虑,不敢向别人寻求帮助,也不知道自己搜索可能的答案。
现在的我已经不去焦虑了,只努力去问,去搜,去联系人,去想可能的解决办法,然后行动。
这大概就是不一样吧。
如果允许自己有什么作用,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大的作用。当我允许自己做的不好,允许自己种种此前都不被允许的情绪,比如脆弱、悲伤、难过、焦虑、憎恨、不爱收拾家务,不想学习,不想和人打交道……那所有的被要求做的我都不想要,我允许自己做个躺平的懒怂差,居然奇迹般地收获了一个心里没有什么想法,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的我。这真真出乎我的意料。
前段时间我一直说我要慢慢来,即使现在我也这么说。就像我老公说的那样,大概是黄花梨木吧,一百年才能成材,价值极高。
相比较它的长寿,我虽然只有一半的寿命,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过好当下,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至于成不成才,交给时间。
黄花梨木没有像其他树种那样,一蹴而就,迅速长高长大,却拥有了极高的价值。我且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昨天早上,也就是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决赛早上,我同事一个大姐问我“你为啥不熬夜给它做完再睡,你为啥不一下弄好”,我说,我知道自己。要是熬夜做完,我也参加不了决赛了,没精神啊。其实我听见她说的两个“为啥”,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觉得有质问、责备在里头。
我也知道这个意识建立在自我的感觉上,前提是我要有自我。
所以大概人生就是这样吧,活出自己来。首先的有自我,所有的感觉都建立在自己的感觉基础上。以前的我不自觉以父母的眼睛看世界,以他们的感受感觉世界。现在我努力以自己的感觉感觉,给孩子和老公留自己的空间。
一家人向上向外伸展能量,而不是在家庭里相爱相杀。这大概就是寻找自我的意义吧。
以前我是害怕竞争的,既怕自己做好,失去朋友;又怕自己做不好,失去朋友。进入婚姻后,就是既怕又怕自己做好,失去老公。
现在我已经知道了,拥有这独一无二的生命,已是最大的幸事,它唯一的使命就是活出自己来。这对于我老公、孩子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机缘巧合,此生成为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我想我最大的善意就是允许我们都活出自己来。
在自己的轨道上,按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路。我们之间只留下爱。允许每个人活出自己来,我想是最美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