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9年11月13日<崔律·100天精时力训练营>之<心力管理篇·10.3 多维且融合的人生>的学习日志。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学霸回顾』
@木小云,小伙伴的“视觉记录”真漂亮~~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喜欢~~
「我的链接」
听崔律分享,“视觉记录”是要有工具+技能才可以实现的,好像有点复杂,但对于美好的东西,不经历怎么会有收获~~还是很希望能学习到这个新技能哒~~
@美天,回顾了“教是最好的学”、“听书是学习吗?”和新知“拒绝“应该””,小伙伴在分享的时候,实践了“应该”的替代方法,“可以”or“最好”。崔律解析了这两个替代词的意思,“最好”较“可以”有很强的建议性和一点点的强迫性,所以相对与要少用,关键的时候才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aA陈振业,之前会经常对老婆说,你应该……,这次调整为“我希望……”,字里行间体现着‘爱’。
@xh分享,之前“应该”对孩子用的最多,孩子也会很烦,现在基本不听。自己之前不知危害,现在已经调整为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另外,今天在老公身上也应用了,老公很受用~~
「我的思考」
对于小朋友的教育,之前自己和老公都经常使用,因为“应该”本身有一点“强迫的色彩”,所以小朋友经常如此的话,在接受度上会有反抗,这也就造成了亲密关系之间的“摩擦”。之前自己也是没有意识到的,现在已经在调整,但给小朋友选择权的同时,还要先帮他分析前提条件和厉害关系,or说是引导性的建议,这也才能让小朋友在相对正确的路上走着——一种有范围的自由度。
@靳福库&@希珂米,思考的点都很棒。@靳福库说,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最耗费心力的就是“应该”,少一些“应该”,心力会提升好多。@希珂米说,自己在语言层面的“应该”不多,更多是自己潜意识里的“应该”。潜意识里的“应该”多,自己又做不到,感受到差距后又很痛苦。
「我的思考」
不论我们是在语言层面,还是潜意识层面,当“应该”不多增多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应接不暇的,当“应该”像一个个小冰雹向我们砸来的时候,开始可能还能应对or躲开,后面越来越多,也就无法应对了,这个时候必然会有焦虑,但这些“应该”其实是一种“选择”,不是“必须”的,所以当我们放下的时候——不是必须要做的,我们的内心就会轻松好多,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选择”其中之一,尝试着做,做好一个,再“选择”一个,以此往复,“选择”的齿轮也就一点点的运转起来,而且是轻松、愉快的运转。
『今日主题』
## 多维的人生
人生原本就是多维的,不只有工作和生活。但好像我们之前的人生里也只有这两个内容,从没有思考过还会有更多的领域、维度可以让我们体验。
「生涯四度」 by 古典老师
** 高度:追求影响力和权利,比如:政治家、企业家;网红(如:李佳琪)等;
** 深度:追求卓越和智慧,比如:某个领域的大师、工匠;
** 宽度:追求的是兴趣&自由,打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有广泛的爱好、崇尚自由;
** 温度:追求爱和和谐,如:热心公益。
## 平衡的人生?
「生命平衡轮」
由健康、家庭、财富、人际关系、奉献、人生规划、事业和其他,八个方面构成。
对于我们来说,要平衡这么多的方面很难;另外平衡轮要运动起来,是不能偏科的,只有这样才会转动起来。
「崔律的人生金字塔」
** 一个人(自我):健康+成长+兴趣;
** 一伙人(关系):家人+他人;
** 一群人(事业/专业/影响力/助人等):社会(贡献)
当我们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调整、设定我们的“日清单”,规划我们的每一天。
2.【检视】我过去的亮点与不足:
之前,自己真的就只有工作和生活,而工作也基本充斥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回家也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但在工作之间,会每年给自己固定的假期,用于舒缓我“积攒”一段时间的压力。
另外,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上,其实是没有什么目标的,也不知道自己除了工作外还能做什么、还想做什么——对于这一点,从没有好好思考过。就像一只小白鼠,在自己的笼子里,一直的奔跑着,唯一不同的,只是笼子转动速度不同。——但终有一天,自己会跑不动,笼子会停下来。然后呢?没有然后啦……
3.【实践】我今日的刻意实践: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吸引力”法则,但这段时间,自己确实对未来、对自己的第二副业有了想法和初步的规划,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又是之前决不会发生的。所以,真的很神奇~~
感恩,崔律&精时力,带给我的改变~~
4.【疑问】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无
5.【其他】任何想说的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