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作者,是一位擅于运用电影技巧的高手,镜头的变化、节奏的把控,运用的炉火纯青,在第一个慢镜头之后,接上一个快镜头,改变了文章调子。
第二组镜头:快写镜头
1.理解立刻的含义
找到快镜头的感觉。快。请问哪个次给你一种快镜头的感觉?“立刻”几个立刻。
整整四个立刻。
再读,体会
四个立刻,立刻什么意思?找个同义词。
生:立即
生:马上
生:急忙
生:立马
生:随即。
2.换词体会
师:我发现立刻的同义词多大二十几个。我就纳闷,替作者纳闷,你们知道梁晓声是干什么的?著名的作家。肚子里都是墨水。那么多词不用,用四个立刻。我给他改了。马上,赶紧,迅速,立刻。
(出示改过的句子)读,改不改?为什么?
生:马上和又重复了。
生:连用四个,单调乏味,可以突出母亲工作环境的单调
师:梁晓声要的就是单调,乏味,因为母亲挣钱的环境就单调乏味。
再读。
感觉单调乏味,读的时候可不能这样。读四个立刻时候一样吗?
谁来试试。
学生读。
师:有点不一样,只是有点,谁再试试。
真好,感觉到就能读好,读好就能感觉到,语文就要这样。味道不一样。
这就是我的母亲。他怎么挣钱。就这样,拼命。为了一家大小,为了孩子们,就这样挣钱。
相比较于第一组镜头,这里用时较短,我想这也是王崧舟老师提到过的课堂的节奏。如果反过来呢?慢镜头匆匆带过,快镜头细细品味,又会如何?效果会差一点。
记得哪本书上写过,在写文章时,标点的运用要符合当时的情境,紧急的情况下多用短句,多加逗号;悠闲或深思之时,多用长句。王老师对两个镜头的处理,如标点一样,恰如其份的尊重文本,无论是内容还是情感,无论是情感还是节奏。
第三组镜头:特写镜头
1.过渡,了解当时经济情况
这就是我的母亲。他怎么挣钱。就这样,拼命。为了一家大小,为了孩子们,就这样挣钱。
你们知道母亲这样拼死拼活的挣钱,一个月挣多少吗?
生;10元
生:15元
师:老师说吧,不怪你们,没有哪个体验。拼死拼活一个月就27元。算算每天挣多少钱。
一天才九毛钱。可是一家大小七口人的生活费。想想我开口要了多少。整整两天啊。假如当时是你,你突然意识到这个钱的重要,你还会要吗?
生:不要
师:当我意识到不该要的时候,我竟然开口了。
2.细品特写动作:塞
看看我的母亲是如何说,如何做的?(生读“母亲却已经……”)
师:大声对那个女人说,读。(生读)
这句话说给那个女人听,更说给我听。这就是我的母亲。
当你听的时候,一定会注意一个细小的动作。
生:塞
师:圈出“塞”
再读,留意这个动作。
是塞,不是给,不是放。为什么?
生:母亲非常希望我看书,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师:你再读。
师:读得好,这就是我的母亲。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爱惜钱,怕我掉了。
师:母亲爱惜钱,当儿子开口要的时候,却塞给我。读(这个学生读)
师:你读得好是因为你理解得好。塞是希望,无私慷慨大方,塞的后面不是钱,是一个字
生:母亲对我的爱
生:母亲对我的希望。
师:怀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体会母亲这个极其细小的动作
特写背后的深情,就这样被挖掘出来。是建立在文本中的解读,是尊重文本的解读,是抛弃了读者个人感觉的解读。
当然,其实还有第四组镜头,环境描写。王老师称其为广角镜头。
第四组:广角镜头
1.出示环境描写。
师:(投影出示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王老师想问一下,有同学画这句吗?(生举手)不多,厉害,一起读。(生读。)
2.创设情境,理解什么是震耳欲聋。
师:王老师给大家提个醒。什么时候把震耳欲聋的声音读出来就好了。读
师:什么叫震耳欲聋?
生: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聋了。
(生再读)再强烈些(生齐读。)
师:假如当时你在这种环境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堵上耳朵
生:马上离开。
3.理解母亲日复一日的辛劳
师:这是你的反应,我的母亲能离开吗?行吗?
师:母亲在什么样的环境工作?(生读句子)
师:这是母亲工作的地方,这“震耳欲聋”的噪声停止过吗?消失过吗?
生:没有。
师:再读这句。在文中找出答案。谁找到了?
生:“旁边一个女人……”
师:她就在母亲旁边,为什么要喊?因为(生读“七八十台……”)读出感觉
师:没有办法,只能这样,这是依据一。依据二谁找到了?
生:“母亲大声……”
师:为什么大声问?(生读)这是依据二
师:作者喊妈的时候,破折号,因为“七八十台……”没有办法,只能喊,有依据四、五……文中比比皆是。读
师:母亲在这挣钱、血汗钱,依生活经验推断出昨天的母亲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呢?(生读)
明天?(生读书)
3.一咏三叹,反复品味工作环境之恶劣。
夏日炎炎,我的母亲在什么环境下挣钱。(生读)
寒风凛冽的时候,我的……(生读)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挣钱,就这样十二年。孩子们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挣钱。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难受。
师:肯定的。要哭了,是啊,眼眶都红了。
生:很难受,(哽噎了。)
师:是啊,带着感情再读。
师:孩子们你要理解慈母情深,这个句子能轻轻地放过去吗?
生:不能。
师:你画了吗?赶紧啊。你加点了吗?赶紧
我们学语文不管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会注意。更多的是要想一想问一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今天你想了。说明你在语文学习上进了一步。
这个地方学生没有画出来,老师直接出示了。这里只抓震耳欲聋却丢掉了“几十只灯泡……”这个环境,对此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噪音加上闷热、狭小的空间,更能体现母亲的辛劳。
四组镜头的细细揣摩,读懂了母亲,读懂了作者情感,也习得了文本语言表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