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老师在群里通知可以在智学网上查看孩子的学情报告了。报告如下:
再看一下七年级上的学情报告:
虽然看不到具体的分数,但每科的A档让孩子很兴奋,说“100%可以进班级前五”。而且我知道他的目标是班级前三。
周六下午家长会,孩子七年级下的期末考成绩以小纸条的方式发到了我的手里。
拿到成绩的第一时间我找的是孩子的班级排名,当我看到“7”时,心里微微一沉。我并不是不满意孩子的成绩,只是第七名离孩子的预期有不少的差距,担心孩子会有失落。
家长会上班主任通报了好几个指标,让我最感兴趣的有两个表。
一个是班级前十名:
可以看到孩子和第六名和第五名相差仅1.5分和2.5分。这个分数就是一道选择题。孩子拍着大腿叹息。
另一张表是年级排名与上学期期末相比进退步情况表:
这张表让我对孩子充满了信心。他的年级排名为444,我跟孩子说这个排名好啊,“发发发”。关键是较上学期期末上升了229名,是男生里上升的最多的孩子。
家长会结束后,不知什么时候小朋友摸在我旁边,面带遗憾。原来他一直在教室外,透过门缝看到了大屏幕上显示的成绩。他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遗憾。
我跟他说:“你还是部分达到了你的目标呀!你是你们班男生第二名,更是全班进步最快的男生啊!”我边说边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还有,别看现在排在你前面的女生如何厉害,男生的后劲很强,你只要按照现在的方法坚持下去,很快就可以超过她们的!”我继续给他鼓劲。
在我的鼓励下,小朋友的情绪好了一些,拉着我讲起了他对未来学习的计划。
我看着他,心里很安慰。说实话,初一孩子还是有各种小问题,磨蹭、做功课时要听音乐、晚睡、贪玩,特别是有一阵子迷上游戏,偷拿玲玲和公公的手机躲着玩。这些都让我和玲玲一度很担心。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开始显现,玲玲和孩子的矛盾一度很突出,有时候连我的话都不听,要对着干。
对于不断出现的问题我没有选择硬来,一直坚定地按照教育的理论,认真地思考对策。
首先是要重视这些问题,比如坐姿、饮食,之前觉得随着孩子的成长,阶段性的问题不需要管,但渐渐地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给后期的纠正带来很大困难。
但对于有些问题也没有必要过度焦虑,比如有一阵子孩子迷上了转笔,怎么说都不听,转啊转的,啪塔啪塔地掉。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不转了。
其次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关键是如何引导和教育,帮助他认识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利弊,培养自律性和责任感。对于磨蹭的习惯,我们可以设定清晰的时间表和目标,鼓励他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对于做作业时听音乐,如果这能帮助他集中注意力,不妨允许,但要确保音乐不会分散他的精力。至于晚睡和贪玩,我们需要设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强调睡眠的重要性,保证他有足够的休息,这对第二天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至于青春期的叛逆,这是成长的一部分,需要理解和耐心。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让他知道无论何时都可以与父母交流想法和困扰。尊重他的意见,同时也表达你的期望和底线,通过对话而非命令来解决问题。让他参与决策过程,比如规划周末活动,这样可以增强他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作为父母,我们不仅是监督者,更是孩子的榜样和支持者。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展示什么是责任和自律,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鼓励,让他知道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站在他这一边。这样的支持和理解,将帮助他建立自信,克服挑战,成长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