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A Secular Age
。。ISBN: 9787542654632
。。文件格式:epub
。。内容简介。。
生活在世俗时代意味着什么?几乎所有人(至少是西方人)都会同意我们活在世俗时代。而且在过去几个世纪,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本对于我们的时代具有定义性的巨著中,泰勒探讨了这个问题。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是如何从一个不可能不信仰上帝的社会,走向一个即便对最坚定的信仰者来说,信仰也只是诸多选择之一的社会?
在这些问题上,泰勒一直是最具洞见的思想家之一。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他考察了现代性的世俗化面向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发展。事实上,他所描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转变,而是一系列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宗教生活形式逐渐消融或不再稳定,新的形式被创造出来。在此我们看到,今天的世俗世界不再由宗教的缺席来刻画——尽管在一些社会宗教信仰和实践出现了显著衰退——而是由(宗教的、灵性的、反宗教的)新选择的持续增加来刻画,个人和群体根据这些新选择来理解他们的生活并塑造他们的灵性渴望。
在这本书中,查尔斯·泰勒试图把握世俗时代对这个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包括它所鼓励的集体宗教生活的新形式,以及由这种大规模的动员趋势所滋生的暴力。这本书既及时又恒久。
。。作者简介。。
查尔斯·泰勒:加拿大哲学家,是晚近西方特别是英美道德哲学中首屈一指的思想家、社群主义的主将。曾任牛津大学齐切里哲学与伦理学讲座教授,现任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哲学与政治科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勒以其对黑格尔哲学的再解读、对原子主义式的消极自由的批评、对社群价值的强调、对西方文化中自我认同观念发展的梳理、对承认的政治的研究以及对文化多元论的论证,强烈地影响着西方思想界。
。。精彩短评。。
#
这么大一本,抱在怀里就有点脑袋发晕,翻进去一看就更觉得五迷三道的😂 裹脚布里有花朵,可以这样形容这本书的内容。编后记挺感人的,本书编辑还是很认真的。
#
译者和策划者里有很多熟人,但认真阅读完后却无法给出很高的评价。首先,叙述太过缠绕和复杂;其次,问题意识过于教徒化
#
煌煌巨著,续借了两次才看完,虽然一千页左右,但罕见的没有什么废话,翻译也不错,属于有很多启发但因为风格有趣并不觉得头疼的书,在社会学哲学以外涉及到文学的部分意外的文字很优美。泰勒在书中其实有提到后世俗和宗教趋势,不过他仍然坚定地和三马站在了一起。但事实上后世俗的趋势近年是只增不减。提出的几个概念都有可以继续挖掘的地方,buffered self,porous self和subtraction story,还有从cosmos到universe的大脱嵌。道离肉身与道成肉身很有意思。论证世俗性时不为超越性设定限制语,不是所谓的科学战胜宗教,而是一种无需诉诸超越性自证正当性的伦理视野,一种“内在的框架”(这里谈到了努斯鲍姆的观点)
#
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查尔斯·泰勒关于现代性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以鸿篇巨制的篇幅和架构,历数西方社会从宗教主导的社会,到世俗化社会的转变历程,以及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这样一本长达千页的论著,将泰勒之前的《自我的根源》《现代社会想象》等论著里的观点和研究心得融汇于一体,就泰勒已经年近九十的高龄来说,颇有一点盖棺论定的封刀之作的感觉。在这本书里,泰勒广泛征引了各种跟西方世俗化进程相关的文学、哲学、社会科学论著,并跟与此话题有关的各位顶级学者和作家之间展开深入的对话交流,这样一部探讨世俗社会的惶惶巨著,诞生于这样一个娱乐方式多元化、轻阅读与浅阅读盛行的时代里,本身就颇有几分反世俗社会的背反意味。
#
这块砖头啃得艰难而欢欣,原以为会绵延叙史,不料是磅礴著论,一遍大概只能得其皮毛,值得重读细读~作者说,我在为我们所失落的世界绘制一幅肖像。在那个世界,灵性力量触动着可滲透的主体,社会根植于神圣,世俗时间根植于更高时间。在那个世界的社会,结构与反结构之间的作用在平衡中得到约束。人们曾生活在可以召唤光与精灵的迷魅世界,可以将感官的、物质的世界视为被种种理念所容纳,因为我们周遭的事物通常被理解为这些理念的体现或表达,或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更高现实的符号。在迷魅的宇宙中,这种理解不成问题。如今发生的是,对于我们文明中的许多人、甚至大部分人来说,理解事物的整个方式开始消失。人们眼中的世界是祛魅的。这不仅是人们不再相信宇宙理论,它们甚至不再是可充分理解的。把物质现实看成是体现或表达不再合情合理。
#
对世俗性的一种理解是根据公共空间。据称,这些空间已经把上帝或任何终极实在的指涉都清除了。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在各种活动领域(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教育的,职业的,娱乐的)运作时,我们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我们所进行的审思和商议,一般都不令我们求助上帝或任何宗教信仰。……在第二种意义上,世俗性在于宗教信仰与实践的衰落,在于人们远离上帝和不再去教堂礼拜。就此而言,西欧各国已经大体上变成世俗的了。
引自第4页
#
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对某种终极实在的信靠从历史上公共空间中的无所不在,转变为当前的众多个人观念选择的选项之一;坚持信仰从一种普遍的社会生活形式,转变为需要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的私人追求。 在缺乏灵性求索的世俗时代,有信仰的、具有完满感的生活对于我们生命过程的体验,似乎变得无足轻重。我们似乎都失去了对何处是完满之地的感知,任由灵魂在欲望的驱使下放逐,生命的过程已然蜕化为令人沮丧和失望的,最终无助地走向失败和无意义的短暂存在。 帮助世俗时代的人们摆脱狭隘理性和傲慢自我的束缚,重拾对完满状态孜孜以求的理想,重塑现代社会人类精神生活的信仰,体验到道德/灵性生活的意义,唤起对超越之善的寻求,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更值得过、更令人羡慕、更是生活应有的样子的生命经验,是查尔斯泰勒先生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
。。我是朋朋,关注我,每天遇见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