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要上好一节课,就要符合课堂实践STD的标准(S学生T团队D不同),那就就需要几个步骤:
1、以“学生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各项活动中。因此,就要求老师对于在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设计与学生能力匹配的课题或任务。^_^,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小组合作的规则和流程都要清晰。
3、“差异化教学”的核心是个性化学习,老师要对应不同学生推送不同的内容。(不过这条比较难,因此会更偏向针对中等生的教学,再利用数据达到差异化教学的可能。)
举个例子:
第一环节: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
(比如运算能力,可通过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计算方法来获得)
第二环节:实施差异化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新问题。
(根据第一环节的不同解题方法,把学生进行分组,并分别给这几组的学生推送他们对应的解题方式的题目,帮助他们从自己的起点深入学习,最终完成新问题)
第三环节:创造班级显示,确认学习成果。(将几组学生的作答结果回传到白板,老师在每组跳人上台说明)
第四环节:完成新问题。通过反馈器确认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题目中的图形规律并列出计算方式。
通过以上几个课堂设计的小组合作,真正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任务的形式,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STD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