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气蒸腾。今天的人们经常用冷饮来消暑降温。冷藏冷冻科技的成熟一方面解决了人们储存生鲜食物的问题,同时也让人可以随时喝到吃到冰镇的水、饮料、啤酒、冰淇凌等等。嗜冷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几乎成为全民行为。从一两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
那么冷饮能否起到解暑降温的功效呢?冷饮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利大一些还是弊大一些呢?为何很多朋友又嗜冷成瘾,很难戒掉呢?下面我们从人体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一下冷饮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知道,人是恒温的生物。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医学常识认为正常人的体温从腋下体温、口腔舌下温度和直肠温度三个方面来表达,在腋下体温正常是36℃-37℃,口腔舌下的温度正常是36.3℃-37.2℃,直肠温度正常是36.3℃-37.5℃。三个部位超过正常0.5℃都认为是发烧。保持体温的恒定决定了身体的健康。体温升高和降低都会危及生命。所以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聪明的人体都会通过机能不断的调节,保持体内温度的恒定。这是人体的本能,也是用来保命的本能。
天气热的时候,特别身体外面的空气温度接近或超过体温时,体表散热能力下降,人会感觉闷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体表周围的温度(也不能降太多,舒服就好),恢复体表散热的功能。比如到阴凉的地方,或吹风扇,冲凉,都可以。但绝对不是要降体内温度。因为体内的温度不能降。你喝冰水强制的降温,身体机能为了保命就得拼命的升温。
当人喝冰镇的水,冰镇啤酒,吃冰淇淋,把这些零度左右的东西大量吃到胃里面的时候,聪明智慧的人体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防御措施:首先把胃壁上的吸收精微物质的细小孔洞全部关闭,必须把这些寒凉之物全部封闭到胃里,不能允许他们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否则人体会立马迅速降温而危及生命。这个原理也很好理解,比如我们皮肤的汗毛孔,遇到冷风,会立马收缩闭紧(东北话称:起鸡皮疙瘩),不让寒邪侵入身体。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胃就是第二道屏障。
与此同时,智慧的人体迅速调动胃阳(胃里阳气)把冰水不断的升温、升温再升温。胃阳不够,就调胃周边脏器的阳气过来升温,再不够就调肾阳。啥时候胃里的水升温到跟体温一样了,胃才把胃壁上的微小孔洞打开吸收水分子并输送到身体各个脏器、组织。
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当一个人感觉很渴的时候,尽管喝了两瓶冰镇矿泉水了,肚子都灌的涨涨的,可是不知道为啥,还是感觉不解渴,还想喝水,可又喝不进去了。其实就是上面说的原理:尽管喝了、但没有吸收,都在胃里困着升温呢,没有输送到缺水的身器官组织里呢!身体还是会发出渴的信号。反之,如果喝点温水,不到两分钟,汗就出来了,喝温水减少了关闭、升温的工序。减轻了胃的负担,保存了阳气。其实西医讲的免疫力和中医讲的阳气是一回事。阳气足的人免疫力就高。就不容易生病。
古人讲天人合一,人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都是取自大自然。自然而然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好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中药取材都是自然生长的植物、动物。用在人身上副作用就很少很少。西药是人工合成的,不是自然而然的,副作用就大。自然界在夏天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冰,老天爷在最热的暑伏季节给人用来解暑降温的就是西瓜。哪里让人用冰镇的水了?顺应自然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最好的养生之道。
我们观察自然界有个特殊的现象。冬天地气收敛,隐于地下。地表尽管天寒地冻,可是从井里抽出的水确是温的。相反,夏天地气升腾于地上,天地气交,万物得以生长。这时候从井里抽出的水却是冰凉的。
道家称人体是小宇宙,我们这个小宇宙与大宇宙是互感互应的。夏天人体的阳气现于皮肤腠里之外,体内阴气盛,所以夏天无论多热,你摸摸腹部,准保是凉的。而冬天,人的阳气归于皮肤腠里之内,深藏五脏六腑之间。所以冬天无论多冷,你摸你的肚子准是热乎乎的。阴阳平衡互生,阴阳失调相克。过度吃冷饮会伤及阳气,阳气弱了,阴气就盛,此消彼长。阴气盛就会反过来消伐阳气。形成恶性循环。阴阳失衡百病丛生。
那么为何很多朋友会嗜冷成瘾呢?就是不喝点凉的就觉得烦闷燥热。身体健康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是因为长期食冷饮伤胃阳而导致胃寒,胃内的温度比体温要低那么一点。打个比方,五脏六腑的温度如果是36.7度。他们都是一个温度,彼此互相都感觉不到差异。而当胃的温度比脏腑的温度低0.5度时,胃就会有感觉,他会觉得热。因为周围的脏器都比他温度高0.5度。这就是胃寒导致的内热。是胃寒的“因”导致内热的“果”。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因的层面解决。现实中人们解决的确实“果”的问题:觉得内热就拼命的喝冷饮,结果越喝越寒,越寒就越内热,越内热就越想喝冷饮——进入恶性循环模式。
在生活中恶性循坏的事情比比皆是。比如人们都知道怒伤肝,而肝气出问题的人往往好发脾、易怒。越怒越伤肝,肝越出问题越易怒,进入恶性循环模式。抽烟、吸毒等等凡事成瘾好的事物都是进入了恶性循环,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