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4-6章):拖延VS心理

一、挣扎中的拖延者:恐惧在争夺战中失败

1. 争夺控制权

(1) 对掌控感十分敏感的人而言,拖延是获取掌控感的一种方式

(2)拖延战斗的典型做法

- 规则不废不立:抗拒规则

- 弱势者的权力:通过拖延来对付上级

- 让我清净点:利用拖延抵制侵犯从而获得安全感

- 与时间竞赛:利用拖延增强一个人的冒险刺激

- 报复的滋味:拖延可以带来复仇的快感

- 终极之战:与现实对抗

2. 个体独立性

拖延也是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尊重而战。

自我价值感=能力(具有独立性,反对控制)

                  =表现(通过拖延,“我”说了算)

3. 防卫的哲学

(1)世界不可预知

(2)他若强势,我必软弱

(3)合作相当于投降

4. 征战的根源

很多对被控制比较敏感的拖延者,都是成长在一个不鼓励自主把握生活的环境中。


二、心理舒适区: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

拖延能够调节与他人的亲疏关系。

1. 恐惧疏远

一种来自于焦虑的内心需求,缺乏自我完整感,对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持怀疑态度。

2. 恐惧亲近 

拖延可以用户保护你的利益不被他人侵占。


三、拖延时钟

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冲突之中。拖延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往往与他们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

亲子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时间态度有重大影响。

1. 客观时间

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不可更改。

2. 主观时间

人们对时间的独特感觉,不可量化,也无从比较。

3. 事件时间

主观时间的变体,围绕着一件事的发生、发展而定位你的时间感。

4. 成熟时间

承认和接受客观和主观两种时间,并有能力在两者之间有弹性、自然地过度和变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