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引号的“坏孩子”
今天阅读晓霞老师《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一书中围绕“我是一个“坏孩子”为话题的四篇小短文——《谁是“坏”孩子?》《我也成了“坏孩子”》《迟来的警醒》《以自己的方式看世界》。这四篇文字篇幅不长,都归总在“回溯在童年的记忆中探寻成长的秘密”第一部分里,都是以“坏孩子”这个关键词来展开讲述的。
到底谁是“坏孩子”?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书中,探个究竟。
晓霞老师从自身姐弟关系的成长中,剖析了自己和弟弟的成长环境所形成的不同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是在她的不惑之年得到导师张文质老师的点拨后,领悟到了“坏孩子”带给弟弟的影响,也让她自己对弟弟曾经的做法,和对弟弟的伤害每每想起就会潸然泪下。由此,她反省自己,意识到自己责任的缺失,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坏孩子”,开始质疑自我,警醒自己,与弟弟从再未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晓霞从自我反思中把这样的情感通过日后自己在生命化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地觉察自我,进行自我救助,并把它转化在对家庭教育二胎教育的问题中,作为一个真实的案例,带给更多家庭,引导他们如何培植亲情关系。
读完这部分内容,不由得为晓霞的自我反思能力深感佩服。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晓霞努力践行张文质老师的“以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的理念,深入到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中,实现了教育的转换,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读着这些文字,我的眼前浮现出晓霞多次主持活动的场景,听到她爽朗的笑声,追溯她的童年生活经历,再看看她镇定自如的主持,她的确是一个真正走进教育内心的人 ,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