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 中写道:人的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由自己无从觉察的隐藏动机引发的,人们去做某件事情时,会有一些表面的原因,那一部分是能被意识觉察的,也是能说出来的。但是,在这些原因的背后,必然还隐藏着上千种看不见的原因,在这些深层的原因中藏着人生中的许多秘密,而只有揭示心中的秘密,才能将无意识的东西转化为有意识,改变无知无觉的状态,才能免于被无意识肆意支配,活的浑浑噩噩。
我们每一天的活法,每一个行为似乎都有自己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原因,然而这些理由很可能不全面、不彻底,它也许只是我们非常容易觉察到的浅层的东西,也许在看不见的海平面下方还有许多我们难以琢磨的,需要费极深认知、阅历和精力去探索的深层根源。那些触及人性底层原因只有被我们转化为显性意识,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弄清楚自己每天行为方式的本质和自己意识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否则我们极有可能活了大半生都不明白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方向错了,走得再远,也只是脱离幸福的彼岸。
发朋友圈这个事情再常见不过了。听得比较多的原因是晒朋友圈是为了分享,可到我自己身上静下心来却细思极恐,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否是自己在追求享受一种被羡慕的状态,是否还怀有一丝虚荣?是否对自己当前的状态还不够满意,想晒一种比较稀缺的方式借此获得别人的认可,还是否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没有建立好正确的自尊体系,早早地将自我价值感建立在了他人的认同之上,是否在原生家庭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一直在以讨好者的心态去争取他人的认同?总之数不胜数,个中缘由只有自己清楚。
正如《托马斯福音》里说的:将内心呈现出来,他将拯救你,如若不然,他将摧毁你。理清楚了这一切的来源,我们才能更清晰的看见了自己发朋友圈的真实动机。是为了别人的赞许,还是为了自己不常有的稀缺,背后是一个不能接纳当下平凡的自我,或是长久活在别人期待中的价值体系……总之,也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朋友圈的点赞数量,而是拥有坚定的内核,对自己更充分的认同,和对最真实自我发自内心的接纳。
坚持学习经典,哲学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而只有看见了自己的根,才有可能更好地引领自己。愿我们都多一分对自己的真诚,更自律,更笃定,更自信,更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