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聪明的人,只过1%的生活”。大意是,每天事情有很多,只要做其中关键的1%就能把生活过好,其余的99%都没有关系,也没必要去上心。
放在人生高度要解读很难,毕竟一辈子那么长,事情那么多,要区分1%并不容易。
我可以给大家另类的一种区分,用于参考日常我们哪些事情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这种区分就是:别人的事,自己的事。
分享一个故事,有一对摆地摊夫妻,到中午饭点,男人过来给妻子送饭,在两人开心地坐在台阶上吃饭。
这时候,一个路过的大妈瞥了他们一眼,对女人说:“大妹子,你太可伶了!辛辛苦苦挣钱,老公就给你吃这么寒酸的东西。”
听到这句话,女人端着手中的饭,眼里噙满了泪花,身旁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再也没有心情吃饭了……
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选择摆地摊创业也好,就业也好,这是自己的事情。
男人送饭过来,两个人能在台阶上开心的吃饭,在于两人之间的互相认可和接受现状,也是自己的事情。
一个路过的大妈看了一眼,说的那一句话。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他人,这属于管他人的事情。
听完大妈的话,两个人的反应代表接受对方的标准,从而让两人本身接受的开心变成被横向比较,从而产生落差感。
这是属于人与人之间产生练习的方式,只是有些方法被认可,有正面影响;有些方法被排斥,让人反感或打击的负面影响作用。
在生活中(包括工作),发生在我们身上或周围大致可以这样分两类立场: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
自己的事情包括自己的选择,选择带来的影响,是从自身情况出发的事情,然后因为认知,能力,判断等因素一步步变化,让事情变成或好或坏的趋势。
在故事中,选择摆地摊方式赚钱的因素不外乎有那么几个:
一是有自己的想法,以摆地摊的方式获得经验;卖自己想卖的东西;拥有一定的资源,产品来源,但没有合作的分销商。
二是没有其他选择,资本受限不能开店,所处的环境打工的收入还不如摆地摊的高。
三是发现不了其他赚钱的方式和渠道,或认知有限,觉得摆地摊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我们的选择肯定是我们理解中适合自己的那一个,比如不敢社交,那么选择就一定会排除社交属性明显的那个选项。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需要最大化限度的提升自己的收入,你会对你有的选择进行思考,选出符合自己目的的那个选项。
任何的困难都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内心的呈现,你不想做的事情就会放大任何的难题,告诉自己做不到。
当我们欲望很强烈的时候,任何的难题都可以想办法解决,不管是沟通,还是知识,还是所谓的喜欢不喜欢。
比如曾经的苹果手机,不管是因为真的喜欢也好,还是觉得用苹果手机备有面子也好,起码一个点,就是认可自己一定要有部苹果手机。
这个时候价格就不会成为障碍,哪怕存两三个月的工资,也会开心的买到这部苹果手机。这就是自己的事情会想办法达成。
会发现,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跟你说为了一部手机没必要,有人会说你这个,说那个。
你会当做听不到,会认为对方不懂,原因是你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他人来管。
我经常说的话就包括:“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用去管他人的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能力变成价值产出,这是获得别人认可的资本”,“认真对待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各种能力,可以让生活变得简单,处事更容易”。
原因在于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那么不管是出发点,还是认可度都会更高,思考的方式是不同的。
能解决工作中大部分的难题,基本生活难题也就解决了,比如钱,比如表达沟通,比如社交礼仪,比如认知见识……
如果把工作当做是任务,那么就是别人的事情,别人把事情安排给你做,那么是很难发自内心的提升做事标准,以及很难心甘情愿的投入,付出。会消极,会对抗,会有情绪。
知道吗?在任何的团队里面,包括家庭,包括部门,包括公司都好,贡献小的,排末位的那些人是会被排挤,被抵制的。这是一个无形的规律。
原因是,你动了别人的奶酪,触碰底线或伤害了别人的利益。
在初中和高中,成绩最差的那一些学生肯定是老师的烦恼(影响绩效评分)。
在拔河比赛中,力气最小的肯定是队员眼中的障碍(影响队伍的胜利,荣誉,甚至奖杯)。
团队活动中,小心翼翼,扭扭捏捏的那个一定是其他人所忽视或针对的对象。(影响整体的气势和气场,甚至会传递更多人消极对待)
在固定工资的工作中,做事少的那一个一定是被孤立的那一个。在团队协作的部门,不会做事的老员工一定是别人不想合作,踢来踢去的皮球。
绩效考核的部门,结果末尾的那些人一定是被看不起,不重视,甚至随时淘汰的那些。月度,季度,年度评选时候,结果不好一定是开除排名末尾的那些来做企业态度的呈现。
因为,这人让其他人做的事情更多,这人让其他人的利益变少,这人让其他人不能公平的对待。
所以很多时候,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感觉没有动力,那么大概率是我们没有想好这个事情跟自己直接的影响。
只是认为大家都说这个事情要做,所以才被动觉得要做,这是很难说服自己主动和心甘情愿的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的。
比如认识的人都在工作,自己一直在家,在不断被说的过程中,觉得找个工作来解决被唠叨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定位和心态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一旦过程遇到自己不会的,或是缺乏的知识,就会变相理解为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结果当然是没有价值产出。
说到这,应该大致能理解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了吧。就是你心中把这个事情归于自己,还是归于别人的安排。
分享到这,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