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写吧”第4期挑战第1个月(2023年8月)的主题文是“心情”,这个太简单了。如果能用一篇文章表达清楚参加教育行走前后的心情,那真的是太划算了。心情很复杂,个别片段略长。
犹豫的迟疑
这是最开始犹豫是否要报名今年的教育行走。我在预热分享中直白的提到:因为钱,我犹豫了;因为怕时间冲突,我犹豫了。当时间能错开,当不吝啬钱,问题就解决了。好不容易“一起写吧”300天日更打卡挑战成功有绿卡,不去看看有点亏。(绿卡归绿卡,该提交自传报名还是要报名。)
一次吃饭路途中蓝叔说,报名1000多人,400人通过,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我当时接话:“我有绿卡(一定能来参加)。”24号下午分享中,我加了一句话:我不是幸运的,是有实力的。我很幸运但仍然不太相信运气,机会尽可能把握到最大。
冲动的预热
虽然2021年就参加线上教育行走、预热/余热分享,跟着“一起写吧”完成第2、3期挑战,但我一直不把自己当老营员,根本没有参加预热的冲动。因为孙明霞老师报名点评的缘故,我冲动报名分享。后来又在“共读吧”共读中获得力量,冲动报名点评和主持。 体验三种角色的收获是: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反正目前没见有人说不好,都是看见好的地方鼓励和表扬。)
参加前,我觉得“教育行走”是陌生的,美仁们是陌生的。除了个别老师,2021年加的100多位美仁,从来没说过话。连名字都是陌生的。还好,我添加好友时备注有标记,一个在走路的小人。这样我就知道是因为教育行走结缘加的好友。
参加后,我可以光荣地说——我,小辣椒是教育行走的“老人”了。我们的缘分是从2021年就开始的,是因为“老人”徐老师。
烦躁的PPT
我比较自信,这是好听的说法。稍微难听点,是自恋。我自以为可以在14号出发去昆明前,完成所有跟电脑相关的工作(这样不用带电脑),主要是教育行走中分享、合唱的PPT,未来教育家做学思享会交流会四的串场PPT。哥哥劝说只要可能用电脑就把它带上,我仍然没有带。沉啊,重啊,一个人出门上厕所都没人看行李的。
还没到昆明,14号晚火车上问题就来了。美工组给合唱PPT进行“美化”,加引号是因为美化的同时,带来更多问题。而我连电脑都没有,用手机找不到病因,更别说修改和调整了。在这样的窘境下,仍然强调我要在什么时间前把PPT修改好。真心烦躁。
到昆明参加活动,身为组长的我前两天总是恍惚发呆。还好小伙伴白头鹎带了电脑借我使用,经过一番琢磨和研究,完成PPT修改。我可以骄傲自豪地说:苹果版本的电脑我基本也会使用了。(出门坚决不带电脑的意义就是:促使我掌握另一种电脑的操作。)
最后分享时的PPT,我是在会场电脑上修改的。一操作大屏幕就同步显示,尴尬也没办法。
遗憾的开始
如果广东惠州高铁站的人和车没有那么多,可能就不会迟到了。
最开始节目策划破冰晚会7:30开始,后来变成7点。我当时就担心可能要迟到了。毕竟按照高铁票,6:10才到惠阳站。实际到站晚几分钟,我和刘霞辉老师打车又等几分钟。坐上车大约6:30多,光出惠阳站那一小段估计得有10分钟。车,真的太多了,一辆挨一辆。当钟表变为7点,看导航大约还有4公里多。赶不上的时候,心情就放松了。反正已经迟了。
行李暂放宾馆门口,跑向学校大门。查看有微信群,开门放行。签名、领物资、换衣服、到门口,看到大家在台下载歌载舞互动。我也想加入,毕竟我也是“最美先行者”之一,不过还是先找空位吧。《火把节的火把》结束,看到归位老师的脸上喜咪咪,手腕带亮晶晶的星星灯。我也想要。(本来还想着找晓霞老师要的,后来忘记了。)后来找证书也费一番劲呢!
没有跟上开场《行走之歌》的大合唱,拍合照时给我了一个话筒,大声歌唱算是弥补遗憾了。还有“大笑姑婆”,想挑战一下自己,但是好像没有成功。之后张文质老师还调侃我:“就你这样,还敢上台?”我是挺爱笑的,平常笑的脸疼、肚子疼。可是站到台上,没有哪个点能促使我笑出来。当时,真的快笑哭了。
冷静的思考
“小辣椒,你有没有什么目标?”第一天晚上,室友张丽华老师问。我想了想说:“开心快乐地活着。”“这很容易,有没有更具体的?你现在年轻,可以有很多想法。”
“小辣椒,你说你一个人大老远跑来这里是干嘛呢?”22日下午,偶遇张文质老师和晓霞老师时,张老师笑着问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是啊,我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什么呢?即将分享的主题是《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多做一点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没事时候就想。23号中午我跟张成祥老师一起逛着参观学校,逛着逛着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你这不是来参观,是来找灵感了呀!”嘿嘿,被张老师发现了。不过灵感仍然没有找到。
究竟是哪一点让我想到来参加教育行走的目的,想不起来了。反正是后来突然想到的,最主要是在分享之前。目的有三:虚拟网友变真实;未来学校在哪里;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待后续专门写一篇小作文。)
“你一个人出来家长放心吗?”
“不放心也拦不住我呀!”
崩溃的边缘
24号上午,小辣椒几乎要崩溃了。
先说23号上午,所有志愿者老师开会,蒋铭国说需要有志愿者承担每个午别的报道,哪怕把当前认领的每个单独老师的报道放一放。有老师表达当前大家工作已经很忙了,应该这个午别之外的老师来负责。更多的老师没有发言。开会的结果是:没有任何老师认领任何午别的报道。
回到座位上,杜春娜老师说:“你看,认真做笔记的老师很多呢!”我随着杜老师看向前排正专心用电脑做笔记的老师。灵机一动:对呀,做笔记的老师这么多,他们可能没有报名志愿者工作,但真的有认真记录,配上照片,一份美篇报道不就出来了吗?我飞快地跑向第一排找蒋老师提想法:我们当前志愿者忙不过来,可以找外援呀!回复意思好像是“没有报名(进志愿者群)的老师不好管理”。听到这,我不想说什么了。爱咋咋地吧!
下午小尘老师(陈秀玉)私聊我能不能作为22日上午场组长收稿并组稿,我没回复。我有点记不清,好像那天下午群里已经公告把各个午别小组长“任命”好了。晚上看到小尘老师又给我打电话。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一种不忍心拒绝小尘老师的心态,感觉不太行的我回复了“可以”二字。
24号上午10点多,小尘老师先问我是否收齐稿件,我把相关的发过去。11点多发消息要整理一篇报道稿。过了两分钟,我回复“忙不过来了”。小尘老师问遇到什么问题。“好多问题,昨天孙老师的报道,我下午的分享,当下的学习,还有当前的心态。”小尘老师回复“收到。我来请其他伙伴支持。”此时,我松了一口气。
那个时候,很恍惚:
我为什么要报名志愿工作?本来一天选一个,应该是能完成的。但实际上,第一天上午张文质老师的报道,到第二天下午2点多才完成。第二天下午孙明霞老师的报道还没有开始整理,第3天马上又要来了。好不容易想到参加教育行走的目的,为了听大咖的分享,为了学习,为了成长,结果人家正分享时我满脑子都在想着志愿工作。蒋老师有句话说的没错:你选择报道这个分享,你将是全场听得最认真的人。而因为选择了听得最认真的分享,失去了多少个别人的分享?我只知道有大咖在讲,也会偶尔抬头拍照。可他究竟讲了什么?我连名字都没有记得。当志愿工作变成有时间限制的要求和命令,当本身就很积极主动的老师还在被不断催促,其他老师怎么样我不知道,我是不行了!说句实在的,当听到为鼓励大家早点完成志愿工作要评选“十佳志愿者”,我觉得很讽刺。谁稀罕谁当,谁有能力谁当。
我知道自己当时的心态处于崩溃边缘,需要休息。也是这个时候发现:《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本来想着重点是“做”,我变了,“能”也很重要。心态崩做不动了,怎么办,休息,找回当下的力量,再继续做。(这是8分钟分享中最后的内容,不过超时没有说。)
怎么找回当下的力量?脑子抛掉所有工作,认真听当前嘉宾的分享。中午吃完饭舒服的躺着,完善下午的分享。(如果下次参加教育行走,我只选择报道一位老师的分享,同时还可以承担整理文字稿。)
意外的反馈
有老师加好友询问我,是怎么给第一天张文质老师的美篇报道做出来的。我以为是寻求技术层面的支持,聊了半天她没有报志愿工作。她是觉得我整理非常迅速、详细、有重点,专门来问一下。我非常意外:难道22日上午的分享,23日下午2点才整理出来,不是很慢吗?
孙明霞老师的报道是火车上26号早上3点醒来开始整理的,7点多整理结束。孙老师过目后,有个别地方需要修改,我是27号晚上完善的。31号晚上孙老师提醒我可以把整理好的文字发给小陈老师,以便发公众号。我想了想:我是负责孙老师的美篇报道,具体文字稿是杨善芹老师负责。(杨老师很快完成了,但我脑子一时糊涂忘记了。就这个事,还跟杨老师神对话半天。)孙老师接着回复“我以为(文字稿)是你哈,因为你动作很快”。我更意外了:23日下午的分享,26日早上才整理出来,很快?(我还捎带表达了一下志愿工作分配不合理:美篇报道和整理文字稿两个人结合着来最好,这样美篇中的文字不会失真,也便于都及时整理出来。我做美篇不想敷衍,拍照时也有认真听和记录,所以整理出来美篇中的文字不是逐字稿,也至少占85%的内容。我也想过简单总结,但总觉得老师分享的好,不忍心遗漏一点点。这也算是回答其他老师的疑问和误解了。)
原本计划26日下午回到家,27日上午出发去北京前整理24号下午张文质老师的分享,但是我生病了。不知道是因为火车上着凉,还是因为被别人抽烟呛的,头疼欲裂。这下好了,放弃工作吧。29日上午是未来教育家做学思享会开幕式,蒋老师问我24日报道能否抽时间完成,如果实在没空就另外征集志愿者完成。太好了,赶紧征集另外的志愿者吧,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后续就不太清楚了,我可以专心忙北京的事,回到家也可以专心参与县里的培训。不过,我还是会找时间整理张老师的报道的。(等待后续)
无奈的再见
实不相瞒,说句大话,《再见》一开始我是准备独唱的。节目负责人觉得一个人唱有点危险,找几个小伙伴好一点。不做海报群里吆喝两句,其实我心里偷偷想着最好没有人私聊我。第1次,真没人私聊我。谁知第2次,就有小伙伴私聊我了。见好就收,5个人足够了,赶紧“停止招生”。(人少好管理,最主要是我根本没有时间管理。)
大家发音频到群里,听着唱的都不错。但是我忘记一点:借助全民K歌唱的,怎么能凸显(代表)真实水平呢!也没想着让大家清唱一下。
现场第1次碰面只有我、董玉梅老师和董文章老师,听着还不错,暂时划分一下独唱与合唱歌词。第2次碰面除了董文章老师都在,明确各自唱词和舞台站位。另外特别提醒有一位老师需要练词。
但这位老师太忙了,嘉宾分享、各个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可能实在分身乏术,没有时间练词吧。当不会唱歌词还推测我们几个是专业歌手,还在纠结为什么PPT是不带歌词的视频时,万一没跟上掉板多难看。我说:如果问题能解决按照你的想法来搞,我确实不会弄。我心想:早干嘛去了,有意见为什么不早提, PPT发群里半个月都没见吭声,临了现在提出问题。有争论这么个时间,多听听歌练练词不好吗?如果再碰面,仍然没有调,就不要上台了!我亲自删改PPT。
事实总是出乎意料,碰面时候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人家把词唱出来了,没有任何冲突。只是奇怪为什么PPT里有原唱,我听得很迷糊,原来她不希望有原唱。真正唱歌的时候她忘词了,一句没唱,而且非常嘈杂,以至于中间我的歌词都唱不下去了。也给大家误解,误以为这就是最后一个节目,真的要再见了。一些已经上台的老师,不得不再下台到位上。
我太喜欢《再见》这首歌了,我想借助那一方舞台,跟每一个人好好地说一声“再见”,不过当时的3分钟完全没有表达出我的感情。在云南时李校跟我开玩笑:你确实很适合唱这首歌,一定要主唱,唱的时候你想着可能再也见不到李校了,感情肯定会更充沛的。结果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闹剧,我心里充满无奈、压抑和抱怨。不过董文章老师告诉我了,人嘛,心胸宽广一点,准没错。刀哥也提醒我要“尊重”。要怪,就怪我这个节目发起人经验不足吧,没有督导每一位老师都把这首歌练会。
感动的夜宵
吃夜宵时,孙老师问我上台分享时怎么没有介绍自己是明霞教师联盟成员。我心虚地回答到台上都不知道说什么了。打5次磕绊忘词是真的,没介绍也是真的。
孙老师在旁边跟师哥说话,我越听越内疚,内疚自己太不勇敢了,没底气自信地说“我是明霞教师联盟成员之一”,我怕配不上,怕有损这个名号。看到我哭吓得大家赶紧问我怎么了,“我高兴啊”。
我高兴遇到大家,高兴一起吃饭,高兴孙明霞老师一见我就抱着我向罗安宇老师介绍“这是我徒弟”,高兴大家亲切地称我“小师妹”,高兴他们“指挥”我接茶水,我高兴我有组织。我高兴、感动又羞愧地哭了。
遗憾的结束
7月25日,候车室等车,有老师加我好友提到:佩服我做的攻略,自己随心所欲地走,总觉得还有遗憾和遗漏。真巧啊,我也觉得有遗憾。
1.遗憾没有完全认识已经有微信好友的美仁。(原目标是要把大家认全的,实现约一半。)
2.遗憾开场迟到。(错过,接纳。)
3.遗憾《再见》合唱,没有呈现出想要表达的感情。(反思,总结,包容。)
4.遗憾自己心态不够强大,没有完成志愿任务,没有认真听嘉宾的分享。(量力而行,继续成长。)
5.遗憾紫杯子丢了。(主要是它这个颜色与活动正搭配。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6.遗憾这么远去广东了,没有出去转一转。(真的没有时间了。)
7.遗憾25日上午参观学校只转了20分钟。(如果不是隔着墙都听到董文章老师的声音,我都不去了。20分钟里参观了“厨育教室”和室内篮球场。人家2016年就有“厨育教室”了,根本没有办法比。)
不管怎么样总是觉得有遗憾,那就享受吧,享受不完美,享受遗憾,这样才可能有下一次出发的动力。
平静中前行
第八届教育行走现场活动结束了,不过它的能量和余温扔在持续扩散。时不时有老师有感而发,写出文章分享到群。都很有意思,都是自己的记忆,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每周一次的余热分享进行的如火如荼,它和活动前一个月的预热分享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抢的更快了!我没有报名分享,暂时总结不出可以分享的收获和成长。听大家分享我会思考:
参加教育行走前后,尤其是课程中,心情真的影响(耽误)很多成长。但,这就是我最大的成长:个人能力水平认知、心态情绪转变、接受/拒绝责任,就是需要提升的部分。下一次调整之后,肯定是不一样的。一时半会儿想不起大咖分享的内容,没关系,分享都有报道也有逐字稿,只要我需要随时就能获取。
开头讲这篇小作文是8月8日看到“心情”二字突然写的,从早写到晚,也是开启书写后最长的一篇(之前最长4000字,这次6000字了)。写好分享前闪过一丝忐忑,不是怕没有人看,而是大家都是夸教育行走的好,而小辣椒吐槽一堆,戾气十足,总显得特立独行,有意挑刺,这样合适吗?仔细思量,分享到朋友圈和行走总群后,自己评论“此文略长,慎重阅读”。
还没有过2分钟,朋友圈收到张老师评论的三个字——朝天辣。我欣喜又怀疑,欣喜张老师的回应,怀疑张老师到底看完了没有。光看“朝天辣”这三个字应该是看完的了,再次确认收到张老师回复“当然看完,行文自如,舒展,各种情感都在其中了”。我还私聊张老师有没有什么想对小辣椒说的话,回应如下:
“挺好的。成长是个过程。各种情绪,理解,应对,也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我继续略带调侃地回复:“好像大家更多的都是收获和喜悦,一到我这,成长不知道有多少,吐槽是不少。”
“各有所得,自然而然。”
“我乐见各种收获,无拘无束。”
不知道是不是张老师听出我略带调侃的背后是有些遗憾,他的回复无比平常,又无比温暖。平常,是从容应对一切或好或坏的心态,是对收获有快有慢,成长有多有少的包容;温暖,是对小辣椒抱怨的看见、理解、接纳、包容,还照顾到小辣椒的情绪。更意外的是:行走的美仁们回复看完了,火柴的小伙伴回复看完了,连我最近新增加县里的好友也有回复看完了。大家没有嫌弃均送来鼓励,最有趣的一句回复是张丽华老师的——我们读的很“慎重”!
我借助主题文的机会,梳理参加教育行走的心情之旅;也有意寻找契机,借助某些小点开启回忆今年云南-广东-北京-县里培训的经历。旅途波澜起伏,印象更加深刻。最近时不时有老师向我打听“你参加的……活动好不好?”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光看别人吃苹果,怎知其中的滋味?难道我说“好”,就一定会有收获,我说“不好”,就直接忽略了吗?不管是小班化的火柴公益成长营,还是大班额的教育行走公益研修夏令营,又或者持续一年线上学习的仰望星空伯乐计划等等,唯有参与、体验才是正道。有些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挥作用,总得先留下点东西,比如文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