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很多家长认为死亡是一个不能触及的话题。
面对死亡,很多家长不想给孩子或者不想让自己如何去面对,于是面对方式如下:
1.习惯性的回避:很多时候不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去哪里了,而是上,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回避就会让孩子带来好奇。
2.过度美化:这类孩子面对压力会觉得死亡是解脱,就会无法面对困境。
3.欺骗:家里小猫死了,说送给亲人了。
实际上,孩子不会一直蒙在鼓里,长大了知道后就会觉得家长在欺骗。
3-5岁的孩子认为死亡的暂时。
5-9岁孩子意识到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但是还是会有一些瞎想,英雄不会死亡,科学家不会死亡。
10岁以上的孩子慢慢知道,死亡是人类走向终结的必经之路。
在心理学角度,当孩子面对死亡有恐惧的时候,可以陪伴孩子,告诉孩子就算不在了,也会一直陪着你,让孩子知道一直在爱他支持他。
死亡教育的关键是告诉孩子需要好好珍惜。
前几天小侄子养的猫去世了,小侄子很难过,一直在哭,他问我:姑姑,死亡是什么意思?
我告诉他:死亡是小猫去到了另一个世界,永远不会回来了,虽然这很残忍,但是小猫的味道,小猫待过的地方一直被我们记住,回想是不是小猫的生命很有限,其实我们人类也是,生命也会有限,也会像小猫那样离开这个世界,这样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要相互珍惜彼此。这样就算他离开了我们也是开心的并且祝福他。因为这就是生命。
意外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孩子遇到很多不可避免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去面对未来和生命的意义。
我是萧然,一名心理学爱好者传播者,用幸福心理学改变自己全世界。
#全民幸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