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的经济思维
比尔·盖茨在《推荐序》中所说:不少经济学家所开展的很多研究成果都被用作“人做出选择时是理性的”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对此该书作者进行了痛批……我认为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结果只是社会回报和风险的一种反映,而不是人类经济思维中存在某些基本缺陷。
读完此书,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传统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经济理性人假设,即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理性人。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告诉我—尤其对(逐步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长大的我而言,这个基本假设是正确无误的,正如俗语所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而行为经济学却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经济理性人假设是不可能百分百存在,换言之,经济理性人假设是错误的。
所谓的经济理性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是利己而非利人。比如,做慈善看似是利人的事,事实上,慈善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内心的安宁和平静,也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声誉、政治筹码、他人的感激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定经济效益。利己和利人并不排斥和矛盾。对富有的慈善家而言,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是他们最所重视的;对看客而言,他们却紧盯着慈善家获得的名声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慈善家看来,看客所看重的那些名声自己早已拥有,而那点经济效益,自己根本不在乎。在看客看来,慈善家通过所谓慈善行为攫取了超过慈善款回报的地位名声,以及自己一生都无法赚钱的金钱。
双方立场不一致,思考的角度不一样,思维方式看起来似乎也不一致。但是,从经济思维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经济思维方式并不会不同,而是一致的,即都在追求最小成本和最大收益,正如比尔·盖茨所说“而不是人类经济思维中存在某些基本缺陷”。
(二)几个有趣的魔鬼经济
1.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还要危险!
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正常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13倍。
以每英里路程而论,醉酒的步行者死于交通事故的概率,比醉酒司机的死亡率高8倍多……即使我们将这些无辜受害的死亡人数计算在内,酒后步行导致的每英里死亡率,仍然是酒后驾车导致的死亡率的5倍。
2.电视把印度女性解救了出来?(非预期后果法则)
拥有有线电视的印度农村家庭,其婴儿出生率开始逐渐低于没有有线电视的家庭。在印度这样一个国家,较低的婴儿出生率通常就意味着女性会有更大的独立空间,承受更少的生育风险,送女儿上学的概率也更大,这表明女孩的地位逐渐提高,或者至少值得让人们将她们与男孩一视同仁。
看到这里,请闭上你的眼,仔细想一想,会不会让你想起什么类似的事例,非预期后果的事例。
我想到一个,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重男轻女的思想。或者说,重男轻女思想的改变、男女平等思想的认同,很大可能只是一个副产品—计划生育的副产品。
建国时把“男女平等”写入宪法,然而男女平等更多的是口号,在广袤的国土上尤其是贫穷落后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根除。
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以后,城市的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农村家庭至多生育两个孩子,每个家庭的婴儿只有一到两个,自然就成为全家的宝贝,享受着整个家庭的资源,女孩的地位自然得到了保证和巩固。存在了几千年的、被大批特批的封建残余思想,仅仅依靠宣传动员之类的,人们嘴上说说,实际上还是重男轻女,却被旨在控制人口总量的计划生育政策顺道解决了。非预期后果,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决策者肯定没有意识到这会对男女平等产生如此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正如此章节所说,有线电视在印度农村的普及,居然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3.马和汽车,谁的危害更大?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在诸如伦敦、纽约等大都市,马和马车让城市管理者伤透了脑筋:马车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马车的车轮和马蹄铁都是用铁制成的,在行进时产生的噪音令人不堪忍受;1900年纽约市民死于马匹交通事故的概率,大约是如今纽约市民死于汽车交通事故概率的2倍;马粪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没有马匹,世界大都市可能无法正常运转;而有了马匹,还是无法正常运转。
后来,这个问题消失了……实际上,技术革新解决了上述问题,汽车和火车淘汰了马车。那些看上去无法攻克的难题,人类总能因为技术变革而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