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网上传闻南京鲁医生打人事件的真实情况,孩子之间有矛盾,未能及时解决,于是家长亲自上场,用一巴掌和一个推搡,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引来了大家无数争议。家长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是以成年人去面对一个未成年人,在扬起手的一瞬间就成了人生输家。
鲁医生事件发生后邻居们反映,他平时待人礼貌热情,而他的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被欺负;反倒是打人的那个小朋友脾气急躁,孩子受欺负家长再帮孩子“打回去”,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相信鲁医生已经为我们上了一课。
这一行为除了加剧双方矛盾,甚至可能会引火烧身,从受害者成为过错方。由此看来“打回去”不可取,是因为这里有几点不可控的因素。
一、打回去的力度不可控
家长觉得孩子受欺负了,引导孩子打回去可能会提醒:控制好力量就行。但问题恰恰出在,这力度根本不好控制。
当鲁医生一巴掌将孩子打翻前,他一定没想着会让孩子仰倒;当他在推搡中将孩子爷爷推倒,也一定没有存心让对方骨折……
但严重的后果就这样发生了。作为成年人,在“打回去”的尺度上,也难把握得当,更不用说对于自制力有限的孩子。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最强大脑评委魏坤琳博士,曾提到:作为打人者,我们的大脑会提前预知击打力道,手上传来的反馈,也就是疼痛感,会被大脑抑制,因此感觉不是那么痛。但是被打的人,没有这个抑制机制,会感觉特别痛。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可控范围内“打回去”,其实却根本控制不了。
二、打回去的对象不可控
让孩子打回去,父母的初心都是想让孩子胆子大一些,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知难而退。如果孩子能够打赢对方当然好,但如果打不过呢?一般会受欺负的孩子,都是体格相对弱小或者性格较内向的孩子,可能他们不一定能够打赢对方。
即使偶然一次赢了,谁又能保证你每次都能打赢,如果是对方年龄比自己大或者是对方力气大的时候,会让孩子吃更大的亏!
三、打回去的影响不可控
让孩子打回去,家长就已经默认,孩子与对方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无法好好相处。但小孩子之间有矛盾很正常,打闹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只是普通的小争执,其中一个孩子却反应过激,只会激化两人的矛盾,也会在同学中落下不好相处的印象。
因为暴力的社会评价是负面的、不被提倡的。在传统观念里做一个不好惹的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但在合作共赢的今天,做一个机智友善、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才能更好融入社会,整合资源实现自我价值。
面对孩子被欺负,家长如果做?建议家长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来帮助孩子。
第一:帮助孩子区分朋友与欺负他的人。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亚纳·尤沃宁教授研究发现,在很多家庭里如果家长不和孩子深聊,甚至都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遭遇了欺凌。有时候孩子会反应过度,把朋友、同学间的冲突当成被欺负,也有的孩子会对真正的霸凌一再容忍。归根结底,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友谊,拒绝伤害,更好地投入人际交往中。
第二:帮助孩子争取到对方的道歉与承诺。
如果孩子真的受到欺负,家长要协助孩子争取到对方的道歉,并让对方承诺不再欺负人。
孩子受了委屈来找家长,我们要做的并不仅是劝慰与安抚,更应该帮他争取他应得的东西:一次来自施暴方本人的正式道歉。不用对方家长的解释,也不用来自对方的赔礼,更不要大事化小而后小事化了的和稀泥,唯有受伤的人接受道歉,同时对方承诺改正,这才是最好的解决结果。
第三:当孩子被欺负,要让他记住自己不是一个人。
身为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他拥有什么资源,他自己、同学、老师、家长等等都是孩子可以求助的资源。而让孩子打回去,利用的仅仅是他自身的资源。但打回去因为有一些不可控因素,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除非遇到危害生命的紧急情况,不建议孩子先使用。我们可以告知孩子,处理事情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他还有更多别的资源,比如永远站在他身后的爸爸妈妈,能够及时站出来的老师都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应对。
第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有句俗语“惹不起,躲得起”。这个世界,也许就有那种喜欢无缘无故欺负你,但你又拿他没有办法的人。怎么办呢?家长需要告诉孩子,首先要学会保存实力、保护自己。而不要去做那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也许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在当下可能“吃亏”,但成效可能是持久而长远的。
当然,我们不是要做一个打不还手、任人欺负的角色。只是当今社会,“打回去”的方式可能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家长作为成年人,我们本应有更大的耐心、更多的智慧去解决冲突,可是如果我们给孩子从小灌输以暴制暴的教育,那这种影响可能终身都将刻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这种深远体现在孩子学到的每一项技能都能够令其受益一生。
一个成年人能够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做到不怕事不惹事,不是因为他的年纪长到了二十岁、三十岁,也不是因为他个子高,力量大。而是从小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之下,孩子们一次次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分寸感、沟通能力和情绪控制的能力。
对孩子们这些能力的培养,靠的一定不是家长“打回去”的行为吧?不管是受欺负的孩子,还是欺负别人的孩子,都需要成长,都需要我们成年人的耐心引导,牵着他们的手让他们长大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