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真求美的开封二师附小
原绿色
中国人喜欢望文生义,这大概率是符合中国文字和文化规律的,一般也就八九不离十,但在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因为特殊的情况常常“意外”发生,产生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就难免会让自以为是的我们“出丑。”包括一些名人,著名大学问家,大师级人物都有可能出错。比如,2005年,台湾宋楚瑜到清华大学演讲,时任校长赠送书法作品,就被“瓠离分裂力谁任”的“瓠”难住了,不知道读hu;台湾郁慕明到中国人民大学,时任校长致辞时激动地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其实这句来自《诗经》的“七月流火”意思是“天气转凉了。”2006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到厦门大学演讲,并赠送书法作品,时任校长把“巍巍黉宫立东南”的“黉(与红同音)”读成了“皇宫立东南”……
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
在大学本科生满大街行走的新时代,听到或看到这个名字,你会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
反正去这所学校之前,虽然姚松博士一直和我说他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而且一个堂堂的教育学教授特别卖力地为孩子就读的学校助力,我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以为对全国知名小学还算比较了解,就自作聪明地想:一个师范的附小,在开封,连河大附小都不是,充其量是区域内一所“牛学校”吧?
走进开封龙亭湖畔宋城御街该校总校区,立即惭愧不已,是我孤陋寡闻了。
虽然校园不大,但建校于清朝光绪34年,也就是1908年,距今116年了,光这历史就让人咋舌。学校的创建人,居然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女杰刘青霞,首任校长是近代知名学者李鸿筹,校名曰“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1912年改名为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小,后更名河南省立第一女师附小。抗日时期迁至内乡县,战后返回开封。1949年更名为开封师范附小,1951年10月更名河南省实验小学。1972年更名开封地区红卫小学,1984年6月改为现在的名称。随着时代风云变幻,学校也风雨沧桑,但和河南大学(时称“中州大学”)“同根同源”,藕断丝连。
刘青霞是近代史上和秋瑾齐名的著名“女侠”,江湖流传“南秋瑾北青霞。”她父亲是安阳水冶马氏庄园的马丕瑶,曾经留学日本,是“睁眼看世界”的同盟会的一员,追求真理,思想先进,心胸宽广。嫁到尉氏首富刘家,主持刘家的产业后,做了好多利国利民的“慈善事业”,资助过孙中山闹革命,为辛亥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还办过先进思想杂志和河南第一所女子学校等等,光绪曾诰封她“一品命妇”,孙中山曾说她是“巾帼英雄。”
在学校围墙上,她美丽的塑像旁边是孙中山为她题的“天下为公”和鲁迅为她题的“才貌双全。”
她为什么要倾尽家产搞慈善、资助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为什么要创建这所当时的女子学校?
她就是那一代引领时尚走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楷模之一,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天下大同”理想发展到近代的践行人之一;她创建学校“开女学,育平民”就是要培养追求真理和创造理想世界的人才,就是要让“未来”变得更平等更民主更自由更美好;她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慷慨大方,果敢决断,就是坚定不移“尚真”的代表,所以孙中山说她是“巾帼英雄”“天下为公。”
她固然长得漂亮,但行为更漂亮,折射出的是心灵的美。所以,鲁迅说她“才貌双全”,“才”是说她的见识不凡,远见卓识,才华出众,“貌”夸赞的是她的外表现象美,更是内在心灵美,尤其是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就是“求美。”
如此看,学校创建之初就埋下了“尚真求美”的种子,从清末,经民国,至当代,开来继往,山高水长。
在学校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延续和弘扬了这种“尚真求美”的教育追求。建校十一年,添招设计教学实验班,采用美国道尔顿制教学方法。民国六年,学校建“市政府院”,设市民大会、市民代表大会、市执行委员会,试行儿童自治。李廉方老师面向工农子弟自制教具,自编教材,加大实践的“廉方教育法”科学含量很高。
1933年,河南省立开封师范附属小学时期的校歌至今仍作为校歌,被一代又一代学子传唱。“溯吾校建设肇自宣元,历经发扬益灿然。校舍广大规模宏畅,梁苑英秀萃其间。读书工作(唱歌游戏),工作读书(游戏唱歌),勤劳弗懈(精神活泼),养成好习惯(大家趣味新鲜)。我河南开师附小愿诸君齐力奋勉。先生同学携手共前,爱护学校亿万斯年。”期中“读书工作,唱歌游戏”既有谆谆教导,又充满了“趣味新鲜”,很符合小学的特点,很适合小学生传唱,在歌声中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良好的人生观。
1952年进行“五年一贯制”“二部制”实验;1973年以来进行口算、笔算、珠算“三算结合”教改实验;1979年至1985年进行“集中识字”教学实验;1986年开始进行整体性改革。21世纪之初总结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乌及屋“五因式教育”影响深远……
“铁肩担教育,笑脸看儿童”,这句不知道谁最先说出的话也在学校教职工工作中形成了传统,成为理所当然的教风。
学校校徽是著名校友,香港、澳门区徽设计最高奖获得者肖红设计的,彰显了学校文化艺术元素的品质。主图案以“中州”二字变形而来,中间的小树,寓意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两侧的绿色弧形呵护着小树,寓意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而那弯弯的水流,寓意着母亲河黄河对学校和学生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滋润,也是数字“2”的意思。
面对新的智能时代的挑战,学校新的班子手拿“接力棒”,高举学校116年的“尚真”教育火炬,开始对学校文化迭代升级,给火炬注入时代的活力。把办学目标升级为“办一所循真理、养真性、启真知、育真人的学校”,把培养目标迭代为“培养知行并重、身心俱美、智创皆能的好少年”,把校训升级为“知行合一,扬善鼎新”,把学风升级为“孜孜求真知,美美做真人”,和“铁肩担教育,笑脸看儿童”的教风就形成一种美好的对应。
在“尚真”教育文化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的“尚真”课程体系、“尚真”评价体系……依次迈开了迭代升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