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9:《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二十一

围绕开放问题架构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争议最少的研究发现。学生需要明白尖锐的问题及争议是如何引出知识和理解的。如果迁移是追求理解的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的设计必须明确,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获得更充分理解的原因,而且也是所有学习内容得以产生的方法。

学校教育必须能使学生明白理解的产生、检验与巩固,是通过探究、批判和验证而得来的。学生需要那种把他们看作具有潜能的表现者,而不是局外的观察员的课程。他们需要体验自己的探究和讨论,在本质上是如何与专家的探究和讨论相类似的,也需要体验达成共识的关键性理解作为不断探究的结果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这样,他们就会更深刻的明白知识是探究的结果,而不是从教师和书本那里学到的虚无缥缈的“真理”。

不停歇的灌输以及关于学校是传授“正确答案”地方的意识,很容易让人感到专家没有问题,只有愚蠢和无知的人才会提出问题。

当面对真正的智力问题,只是下下嘴皮功夫时,当老师为了讲完学习内容而不断拖堂时,惨痛的代价随之而来。大量的、不断抛出的对答案有引导性的问题,将使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减少至仅剩常见的几个问题。

当答案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时,教学“掩盖了”当前所学内容中自然出现的重大问题,从而减少了学生的参与,降低了理解程度。不停的灌输当前已得到认可的内容,最终将扼杀深刻细致的探究。

一个精通体温技巧的人,是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问题,不被主流观点压制的人,正是观点压制了问题。

不断的在学习者面前呈现有基本问题架构的课程,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持久印象,不仅是关于知识的本质,也是关于学生智力自由的权利和重要性。

揭示不仅仅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或教育哲学。使用问题设计课程对我们来说也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或意识形态的要求。在学习中,如果没有通过真正的质疑和持续的探究去探索关键概念,那么就像法庭声明和证据未经检验一样。这样的教学会使概念和知识变成没有优先次序的大杂烩,最终学生只是学到许多随机的观点。所以必须对内容进行深刻的质疑,这样学生才能将关键的理解看作是联系与推断的结果。

我们所有人,包括新手和专家,是如何逐渐获得理解的?我们必须给学生安排任务,使他们发出“啊哈”的感慨,这种感受相当于学者第一次真正理解时的感受。

一旦孩子能够在学习情景中重复并应用某些观念时,他就经常给人一种已经懂了的印象。然而……真正的理解体现在新的、自发的应用中……对一个概念或理论的真正理解,意味着能够重建这一理论。

许多内容标准和地方课程都犯了诸如通过直接指导来学习内容之类的目标设计上的错误。因此,有可能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推动学习内容的“灌输”。以灌输方式进行讲授,说明老师和学生没能理解学习和达到标准这两个重要方面:(1)理解来源于质疑和探究(2)达到知识标准不仅需要接受专家的意见,也需要探索甚至质疑他们的观点。

在成人理解这个主题的过程中,相互矛盾的概念、理论和观点有哪些不同?教材的编者在达成共识之前持有什么问题和争论?如果学生想要掌握来之不易的建构与准备就绪的知识之间的差异,如果他们要学着将理解视作基于证据和论证的判断或推论,那么了解历史上针对此主题的多个观点是必要的。

最好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惊人的益处——如果我们基于这些问题来设计教学的话,基本问题可以超越问题本身,而提供更深刻的见解和视角。

基本问题能架构教学目标。提出、探讨基本问题,是教师和学习者的义务。因此追求这样的问题,使作为教师和学习者的我们能够测试活动和任务的教育能量,以确保学习不仅仅是参与活动或不加选择地进行灌输。

不是每个好问题都具有探究的可行性——我们应该清楚的是专题性基本问题和综合性基本问题的混合使用,使设计更聚焦,而且使学生的角色更具智慧性和活跃性。如果没有这样的聚焦,留给学生的会是大量无关的活和未经充分思考的想法——没有视角,也没有清晰的智力提升阶梯。

如果不需要寻求问题,没有把对内容的探究作为设计的本质,学生们就会不知不觉变得消极。“去听,去读,去回忆或填写老师所教的内容”将成为明确的任务。无论老师讲的多么有趣或个性化课堂多么生动,如果没有沉浸在围绕基本问题设计的课程中,灌输式教学和盲目活动的双重弊端随时都可能出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