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真的是很晦涩难懂,理论性极强,因此必须慢慢读,细细品味,期待自己调战成功。
1, 大概念是抽象概念,设计的挑战是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融入生活,让它们显得至关重要。大概念与定义不同,定义可以学习并记忆,也可以直接应用。大概念更像是“指导性猜想”(用布鲁纳的话来讲),当我们需要学习更多内容时,要对它们进行细化和调整。
2.遵循一个黄金法则--无论何时,只要遇到与我的结论相冲突的文章、观察或想法,我都会立即把它们记录下来,决不延误。根据我的经验,与那些支持自己结论的事实和想法相比,这类东西更容易从记忆中溜走。得益于这个习惯,极少有我没有留意到、没有尝试回答过的反对我观点的意见。
洞察作为理解的一个侧面,是一种成熟的思考,要具有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那些刚刚开始踏上理解之路的初学者,即使缺少对事物的全面了解,他们也可能有揭示真相的看法。
使用基本问题的技巧
下面的实用性建议可以帮助你在课堂、学校或社区中使用基本问题:
1.围绕这些问题来组织项目、 课程、学习单元和课堂。使“内容’ 成为问题的答案。(选择或设计与问题明确相关的评估任务。任务和绩效标准应该明确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对问题真的开展了探究)。
2.每单元使用合理的问题数量(2-5个)。少即是多。划分内容的优先顺序以便使学生明确地专注于几个关键问题。
3.用“儿童语言”设计问题以便使问题更容易被理解。改写这些问题使它们尽可能对相关年龄段的学生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4.确保每个孩子都理解问题并看到问题的价值。必要时,进行一次调查或非正式检查来验证这一点。
5.为每个问题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
6.对问题进行排序,以便使它们自然地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
7.在课堂上提出基本问题,鼓励学生围绕问题整理笔记,以明确这些问题对学习和记笔记的重要性。
8.帮助学生使问题个性化。让他们分享案例、自己的故事和直觉感受。鼓励他们使用剪报和手工艺品使问题生动有趣。
9为解决问题分配足够的时间一研究子问题并探究它们的含义-一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经验和其他教学任务。用问题和概念图表示问题的关联性。
9.与其他同事分享你的问题,使教学计划更可能具有跨学科的连贯性。为促进综合性问题在全校范围内的应用,教师应在教研室或部门会议、区域教研时将问题提出来;在教师公告栏中分类发布所提出的问题;在教职工会议和家长教师学生协会(简称PTSA)上提 出并讨论这些问题。
我想这一篇文章就是隐含着,知识问题化,问题系列化,问题活动化。拒绝灌输,将大概念拆分为具体的小问题,在探寻中,实现知识结构化。自己会忆原来的课堂,除了公开课,自己灌输的比较多,问题的提出太随意,知识的结构化严重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