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中的建议十二:引导倾听,凝聚静学的内力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说:“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这句话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倾听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没有倾听的教育不会是真正的教育。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但要倾听学生的声音,更要充当自己的听众。想要学生“真学”,就得让他们从“真听”开始。在我们的课堂上,倾听往往比发言还要重要。试想下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为什么当一个孩子回答错误后,另一个孩子又会说出相同错误的答案,甚至有时候他们被突然叫起却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的种种状况……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的听进去,或者根本没听。
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要想教好学生,是不是得从激发他们的倾听入手。在我看来,只有打动他们的耳朵,或许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唤醒更多的小耳朵?以他们的耳影响养成更多的耳朵。这是我们应当关注与思考的话题。
首先我们要用诚挚心去激励他们的耳。
以就餐为例,所有人都喜欢吃味香可口的菜肴,因为它能激发人的食欲,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感。如果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很有“听欲”,我想学生们就会更爱听,更爱学。而这样的课堂,一定来自于一名教师非常用心的设计,努力去赢造“悦耳”的课堂氛围。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是有这样的辨别能力的,如果我们的课上的有心,我想他们一定能听得出来,感受得到。
其次我们要俯下身子去倾听他们的想法,这会让倾听更有魅力。
记得五年前,临近放学我发现办公桌里放着一封写给我的信,带着好奇读完了它。这是一封给我的语文教学提建议的信。起初我不是很深解他的用意,不过第二天我还是和他简单聊了聊他提的几个问题,说明了我这样教的原因。最后我们也算造成了共识。现在细细想来,我要感谢这封信,因为这代表一个孩子他对语文的思考。十多年来,这是我收到的唯一一封学生给我提意见的信。我也会时常想起它,想它是多么的可贵,能带给我不断反思与虚心接受的力量。
当老师的我们,要勇于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们就会非常地深解与支持我们。这时候,我们要变矮,变低,才能让倾听更加真实,更加动人。
还有用情智唤醒更多的耳朵。
当下学生的学习不理想,大多与他们学习方法不当有关系。很多孩子在学习上不爱问,就会导致“缺听”现象。闭门造车也就必然导致造不出车来的结局。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责无旁贷肩负起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习学习的担子。我们就要努力成为“耳治模范”,让我们的课堂出现自觉倾听的美感,从而实现自修自省自正。
作家金波写道:“一个人用心灵去听,人听得清楚。最重要的东西,用耳朵是听不见的。”
为人师者,倘能用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于生于己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