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陈涉世家》时感受颇多,课堂结束后,心情还很激动。一直想着能否选一个角度来写写陈涉。不为别的,只为一个文学或是历史人物的偏爱和纪念。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特别的草根平民形象——陈涉。不想说他在起义中的反抗精神,也不必夸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更不用谈他卓越的领导才能,作战时的超群谋略和智慧,只想以平直的眼光看待这位普通草根平民的追梦路。
人们常说“寒门无贵子”,寒门,就一定无贵子吗?如今的社会,平民与所谓的贵族拉近了点距离,如果你是金子,也总会等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一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草根明星和企业家,这些冲刺着我们的眼球,激动着我们的心。于是觉得下层普通百姓,理想有了出路!
而在中国古代,似乎那样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理想很渺茫,现实很残酷。如在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那个可怜的范进,没有达到基本的温饱,却还一心奢望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无奈只好低三下气向胡屠户(老丈人)怜点盘缠当路费去赶考,拼了无数次到54岁时才考得第七名的举人。因为没有别的出路,科考或无希望,但不科考就会彻底毁灭!因此说:科不科考,这是个问题!科不科考事关活着和理想的问题!
古人为了理想的实现,大多可以撞到头破血流,不撞南墙终不悔。就连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所以,想写写,我眼中的陈涉。想写写这个草根平民的追梦之路。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与别人被雇去佣耕。也就是说陈涉是靠打工生活的,没有史料记载陈涉的学历,推断他应该没有到正规学校学习过。像陈涉这种无家庭背景无文凭无学历甚至半个大字儿不识的农民,能实现他所谓的“鸿鹄之志”吗?!但是陈涉似乎不在乎不害怕这些,他只知道自己不愿一辈子过现在这样的生活,他不甘于安贫守命。在田埂上陈涉跟佣耕的同事说“苟富贵,勿相忘”。这句话却笑倒了在场的佣耕者,笑他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意思是咱们都是给人打工的乡巴佬,哪里来的富贵,陈涉你想太多了吧。富贵是陈涉了不起的理想,往往理想在实现之前,人们总会以为你不是疯了就是傻了,而陈涉就是那个“疯子”和“傻子”!
事实上,陈涉并非一般的贫民,正所谓“人穷,志不穷”。虽然没有读过书,却拥有读书人的智慧和军事家的才能。他懂得分析战前局势,会利用人脉关系,领导组织大家头头是道,令人叹服!所以起义是陈涉追梦路上的一条最佳途径。读书人鲁迅拿起笔杆向理想宣誓,而陈涉扛起的是大刀为理想前进!路径不同却一样的惊心动魄!
接下来陈涉做了进一步的努力和准备。即借鬼神之说在民众中树立威望,这看似简单的做法也足以见得陈涉有读过书,他读的是无字书,因为如果前人没有用过这个方法恐怕也难想到,这简直是前为后用啊!或者说陈涉早就在谋划起义这件事情了吧。
这充分的准备,使理想的实现就更近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天“会天大雨”,这是个有利的时机,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之后,他命令吴广利用苦肉计和他并杀了两位,可见战场职场上方法很重要而流血牺牲的事情也是经常有的!趁着成熟的时机他“召令徒属”说“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什么王侯将相,什么皇亲贵族其实他们不是天生的贵种,也没有天生的贵种。言外之意是在场的民众们士兵们都可以成为王侯将相,皇亲贵族,而我陈涉更是!此言一出,了不得!之前没有人敢这么说过,也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而陈涉是第一个。换作现在,你能领着一群“白丁”在皇城脚下,直呼“某某领导不是贵种,我也可以当吗?”即使有那个想法,也没有那种胆量啊。可是陈涉绝非等闲之辈,不做则已,一做则惊人!
起义的进程还在继续,理想还在路上熊熊燃烧。他“为坛而盟”,带兵攻下各个县,然后一路“行收兵“渐渐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在欲成功之际,又召令来“三老”“豪杰”即地方官和有威望的乡人为其所用,借“三老”“豪杰”之口将其顺利拥立为王,就这样实现了自己的“鸿鹄之志”。我们不得不为陈涉的胆识,勇气和谋略点赞。曾经在田里佣耕的那个陈涉真的做到了,他从一个佣耕者成为真正的王。
司马迁在《太史公记》上这样给陈涉定位:桀纣失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评价很高,是说秦王暴政给了陈涉发迹的机会,他的首事反秦,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后来灭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贡献很大。
然而,陈涉的成功绝非纯属偶然,更多有必然的成分。陈涉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就不会被司马迁载入史册了,他也不会被文学史所记!陈涉的蜕变和成功值得我们挖掘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