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美好寒假生活,终于结束了。真的,终于啊。
大人表面是不露声色的,毕竟不想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妈妈竟然这么期待他们上学。
没想到,潜意识里的兴奋深入灵魂,
半夜3点半就醒了,睡不着,差点想起床收拾。
今天是孩子们新学期生活的第一天。
没人表现得出很抗拒,证据是起床都比我积极多了。
7点的闹钟“钉钉”没响几下,两人就都醒了。
哥哥迷迷糊糊地,皱着眉头伸着懒腰,嚷嚷道:“我要起床!”
弟弟也在揉眼睛,慵懒的小嗓音问我“妈妈,我们不是要上学嘛?”
好吧,我还在享受暖和的被窝,不想移动。
但我怎么能给他们拖后腿呢?
准点收拾完毕,准备出发。
哥哥轻轻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上学。”
出乎我的意外,本以为一切顺利,没想到淡定的哥哥,内心还会有这种感受。
我一把他拥入怀里,温柔地对他说:“妈妈抱抱,过些时间会就习惯了。”
才意识到,哥哥在面对新的生活状态时,有点焦虑情绪。
孩子的内心世界,似乎大人总是容易看不到,常只看表面的。
如果他们懂事,上进,努力,优秀,我们认为一切安好,也就算了。
原来,只不过有些东西,他们或习惯,或压抑了,没有表现出来,自己扛了。
我很庆幸他愿意告诉我。
哥哥读小学一年级,小学比较重要,所以我先送完哥哥,再送弟弟。
没到校门口前,我特地停下来,把雨伞交给弟弟。
和哥哥拥抱了,作为分别的仪式。
其实,我本来计划在家时出门时,也拥抱一下的,可忘了。
感觉有时自己太温柔了,会不会对这两个小伙有什么不利影响?
送弟弟时,弟弟很平静,没有上学期那种焦虑劲。
目送弟弟缓缓走进幼儿园大厅,我还不舍离开。
和其它家长一样呆呆远望,想看自己的孩子。
今天幼儿园门口,一片详和有序,我有些惊诧。
特别多呆了几分钟,看看有没有会哭闹的孩子。
在我的印象中,幼儿园开学的头几天,孩子们比较难适应,分离会哭会闹。
记得哥哥上幼儿园的头几年,那种难以分离的过程,哭得歇斯底里的场景,印象太深刻了。
而去年弟弟第一年上幼儿园,在上学的第一个月,分离的时候也是哭闹,不舍。
但好在后来他很快就习惯了。
幼儿园的开学,没有哭闹场面,这是为什么呢?
有几点我觉得有一定影响:
一是幼儿园上学期给孩子留下的印象还可以。
包括对老师,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小伙伴们,孩子是能接受的。
孩子在学校有归属感也很重要。
只要不是老师太严厉,一般孩子会喜欢这种脱离妈妈,独立发展的过程。
这是幼儿园工作做好了的因素。
第二点,虽然是小班,但弟弟已经4岁+了,认识能力也到达了一定程度。
与哥哥相比,那时哥哥4岁+已经在中班。
在中班时,哥哥对分离的表现也比较平稳的,不会哭闹。
(哥哥是2岁8月入园,弟弟是3岁7月入园)
看来孩子上幼儿园,与妈妈分开的时间,还是越晚一点越容易适应。
孩子随着年龄增大,认知能力会有所发展,对周围的人,
事有了更多的认识,就不会那么焦虑,难适应。
至少得过了3岁半之后入园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