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学家谈快乐》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书,书名听起来有些俗气,但是听樊登讲完,真的还给人很大的启发。
书的作者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勒努瓦,著有《世界的灵魂》等书,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
书的扉页上写着塞内卡的一句话:“智慧的作用在于为人们带来连绵不绝的快乐。”
书的开篇界定了快感、幸福、智慧、快乐这几个不同的概念。
快感是什么呢?当我们的需求和愿望得到了满足时,那种感受就是快感。比如说我们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服穿,需要爱的时候有人爱,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快感。但所有的快感都无法持久。因为我们开心了一次后就不需要再开心了,吃饱了一次后就再不需要再吃了,这是快感的第一个特点。
快感的第二个特点是,如果我们过度地满足快感,长期就会产生危害。比如,长期吃得太多,就会有害;长期爱得太痴迷,就会有害;长期沉迷在一个游戏当中,就会有害……所以发现快感存在两个问题:快感无法持久以及长期快感有害。
那么怎样才能够有节制地获得快感呢?
伊壁鸠鲁专门研究幸福,他认为幸福就是有节制的快感。我们可以吃东西,我们可以跟朋友交谈,我们可以喝葡萄酒,我们还可以……但是量或度不要太大太过。我们不需要过极其奢华的生活,人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是从简单的饮食、交往、生活条件当中,找到那种快乐的感觉,这就是幸福。也就是说,当我们能够有节制地获得快感时,会收获幸福。
那智慧是什么呢?从幸福说起,如果我们所有关于幸福的要素全是从外部获得,比如:如果没有这个朋友,我没法感到幸福;如果没有这栋房子,我没法获得幸福;如果没有这杯葡萄酒,我没法体验幸福……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法永远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让我们拥有这些东西。
哲学家开始研究如何能够摆脱对外部的依赖,从我们自身就能够找到幸福。这种能力就被称作智慧。智慧就是我们能够学会,从自身就能发起一股快乐。
圣·奥古斯丁讲过一句话,特别有意思,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地琢磨:“幸福就是继续追寻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不假外求,不需要向外追求,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如果我们自己还能够继续追求,我们就会幸福。
比如,夫妻两人结婚好多年,如果你厌烦他,如果你渴望新鲜感,那你肯定会觉得很痛苦。但是如果你能够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继续感受到这份似乎越来越淡的感情带给你滋养,你能够继续感受到这种美好,很珍惜在一起的这种生活,这就是智慧。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和住在什么地方关系不大,关键是一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子。如果这个人的内心是喜悦的、快乐的、安闲的,那么他在哪个地方都能够养老,都能够保持愉悦。所以快乐是我们内在智慧的反映。
哲学要研究的就是我们怎么能够让这种快乐常驻,让这种幸福感觉常驻。“所以快乐是快感的加强版,是对一件事情具备的强烈的身心感受。”但是快乐和快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快乐不可琢磨、超乎常理。
比如说,快感很容易寻找,我们需要吃饱,需要穿暖,需要恋爱,这些需求满足后就会产生快感。但是快乐不一样。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算吃了一顿很好的饭,还是不高兴;即使拥有爱情,依然不高兴,反而会更加伤痛。有时候电影里,我们看到赢了比赛的人怅然若失。为什么?因为那个人没有感受到喜悦和快乐。快乐的产生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东西,它和快感比起来要复杂得多,非常难以琢磨。
《与哲学家谈快乐》的核心就是研究快乐。作者勒努瓦对于历史上研究快乐最多的哲学家进行筛选,最后选出来三个人:第一个是斯宾诺莎,第二个是尼采,第三个是法国的哲学家亨利·柏格森。
斯宾诺莎是一个什么样的哲学家呢?下一篇文章详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