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这本书我买来应该有好几年了,断断续续读过,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从来没有很好的践行过,最近五一在家多休息了几天,拿起这本书又看了起来,当然看的契机是因为我最近的消费欲十分强,接近每月月光,有时候想想自己也是蛮可怜的,快要步入中年步伐,消费观念依旧很差劲。我利用每晚的睡前时间读了前面几章,目前初步觉得不错的内容,以及初步践行和大家分享;
1、断舍离的含义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入口)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出口)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一个舒适自由的空间)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的居住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心灵改变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2、断舍离的目的
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子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真实的自己。比方说,有人送你一套名牌杯子,你却原封不动的把它放在橱柜最里面,而却用着买甜甜圈送的杯子。你会认为这么好的东西舍不得用,你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用那么名贵的杯子。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意识呢?有了种种思考后,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加分法。
感悟:我自己的感受是,断舍离并不仅仅只是收拾房间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面对真实自己的过程,通过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居住环境为第一阶段,然后思考到工作、生活、关系处理,运用断舍离的方法过上更轻松舒适,抓住重点的生活;
3、哪些人适合用断舍离
看看你是不是有以下一些熟悉的场景呢?
抽屉里堆满了一次性筷子,勺子,餐具,总觉得下次能用上,出去野餐能用上?
朋友送的或者自己买的很贵重的东西总舍不得用,还是习惯用老旧的普通的那一件?
房间里面乱糟糟,总是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整理房间要花上一整天?
收拾房间时发现有很多东西现在用不上,但是感觉以后用得上就留着了?
打折的东西,免费送的东西堆了很多,自己也用不上,送别人拿不出手?
总是不好拒绝别人的请求和建议?
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一段感情,时常回忆过去?
... ...
还有很多,不甚枚举,这些熟悉的场景基本上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生活中,那么来看看怎么做吧
4、如何断舍离
· 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如果以物品为主角,能不能用,很可惜,这东西还能使。以自己为主角,我要用,主语永远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 思考与一件物品的关系,或者是与人的关系时记住几个关键词:“需要、合适、舒服”,及我需要、我合适、让我感觉舒适。
· 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我们很多时候生活都是在做加法,这个想要那个想要,包括流行的收纳术,想让我们越来越混乱的生活空间变得条条有理,但是,更简单的方式就是做减法,我想到的办法是,当你买进一件东西时,想一想上一条说的三个关键词之外,你需要扔掉或者赠送出去一件物品。
· 从扔掉东西开始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的人—不愿意待在家里
执着过去的人—对幸福时光留恋的人,与逃避现实有共通之处
担忧未来的人—这类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很常见的就是过分囤积纸巾等日常用品
破烂儿可以分三类:
不用的东西—漫不经心存放,甚至已经遗忘,因为一想到扔掉酒心怀不安所以一直没丢;
还在用的东西—在用但是并不喜欢的东西,将就,但是我们会不珍惜,乱七八糟地放,毫不珍惜地用);
充满回忆的东西—比如以前得的奖、情书等,喜欢怀念的人潜意识里觉得过去比现在好,或者是过去的好,逃避现实。喜欢保存物件的人,害怕以后没有现在好,或者保存现在的好,比如别人送了个必需品,很日常的但舍不得用)。站在这些“破烂儿”的角度,它们可能在说,我们不能物尽其用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扔东西这件事情上记住两个点:第一要考虑的是我,我需不需要,而不是这个物品他还能不能用,可不可惜;第二考虑时间轴,时间永远是当下,当下的你用得上吗,用的频率是怎么样的,周、月、半年、年、或者好几年用不上一次,有的人在置办东西的时候经常会想,哪天朋友来了,可以招待用,然而实际上一年也用不了一次,这个置办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朋友来了看到这么精致的物品,会夸自己品味好,招待细心或者其他赞美。
5、我的断舍离第一步
其实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摘录书里好的内容啦,以下是我近期的断舍离后的住所照片
个人感悟:
每1-2周都要花一整天整理房间,但是经常感觉只是把东西放进柜子里,看上去干净了,实际上柜子里乱七八糟,心里还是很乱糟糟的,每天加班到11-12点面对自己的居所,感觉自己挺废柴的。
整理东西的时候也发现了跟多有意思的东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毕业照,第一份offer,同学寄的手写卡片,画的不成熟的画,没用完的丙烯颜料,还有很多过期发票,机票,展览票,吧啦吧啦吧啦
其实人很注重饮食健康,但经常忽略居所环境的影响,居住的环境不舒服,乱糟糟,衣服堆到一周洗,犄角旮旯灰尘很多,也不开窗换气,很难说这样的情况能够对生活有很好的感知和幸福感
希望第一阶段能够更好的践行,也能践行到工作和生活上,后面的阶段持续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