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孔子问颜回:“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
颜回说:“种地能让我活下去,弹琴能使我欢愉,学习能使我快乐,所以我不愿做官。”
孔子因此感叹:“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这世上,大多数人都爱美名高位,追求权力富贵。
得不到时,人便忧虑烦心,终日执于一念;得到了,却还想要更多,内心永远躁动不安。
可身寄人间,名利终究是华梦一场。
忘记身外之物,人才能不受诱惑,永远遵从自己的本心。
宋朝谏臣刘安世,师从司马光,为官多年始终刚正不阿。
有时他向皇帝谏言,惹得皇帝大怒,他也不害怕,反而还会等皇帝消气后再次进言。
也因此,他得了个“殿上虎”的称号,朝堂之上无人不对他心生敬畏。
有人曾以高官厚禄引诱刘安世,让他多为子孙做打算。
他却一口回绝:“如果替子孙打算,我就不至于这样了。我只想做元年间的完人,好到九泉之下见我的老师司马光。”
在刘安世看来,做官是为民谋福,而非是为己谋利。站得太高,反而会让自己畏首畏尾,失去自己的初心。
就这样,他全心全意为百姓做事,虽然一辈子都没当上什么大官,但深受百姓爱戴,为后世所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