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别论21013

经脉别论

帝曰:阳明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帝曰:阳明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

阳明经对应胃与大肠,主“腐熟水谷、传导糟粕”,气血旺盛且多浮于体表。

脉象特征:“大”指脉体宽大,“浮”指轻按即得,像水面漂浮的物体,手感浮取有力、脉形饱满,体现阳明经气血充盛、向外宣发的特点(类似健康人进食后气血涌向胃肠的脉象反应)。

太阴藏搏,言伏鼓也

太阴经对应脾与肺,主“运化气血、输布津液”,气血多内敛滋养脏腑,脉象偏沉。

脉象特征:“搏”体现力度,“伏鼓”是核心——重按至筋骨附近才能触及,但触及后能感受到明显的搏动(如敲鼓时需触到鼓面才知其力),不浮不飘、沉而有力,反映太阴经气血内敛但根基稳固。

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二阴”即少阴经,内合肾脏,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血深潜于内。

脉象特征:“搏至”指脉象搏动清晰到来,“肾沉不浮”直接点出核心——脉位极沉,轻按、中按均难触及,需重按至尺部(手腕内侧下方)才能感知,且全程无浮起之象,恰合肾脏“藏而不泄”的生理特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