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正确的判断,就可以有正确的行动,判断得尽可能正确,行动也就尽可能正确。
张艺谋电影《第二十条》里法检吕玲玲(高叶饰)作为主检察官,迟迟不愿盖棺定论王永强的罪,就在于刘文经要拿的那把刀是关键证据。
面对刘老爷子和刘家人的几次威逼和挑衅要交代,面对领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她坚守着她的原则: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水落石出。不冤枉犯罪分子,也不辜负受害者。
吕玲玲是温柔的,作为难得一见的女检察官,她比男同事更有对女受害者的同理心和共情力。从她主动学习手语,要把郝秀萍母女带回家保护起来就可以看出,她对郝秀萍(赵丽颖饰)绝不是权利者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想解救她于水火。
温柔正确的人总是难以被理解,这个世界往往既不温柔也不正确。但是这依旧不能阻止温柔的人继续温柔,正确的人继续正确。
舆论压力,业绩压力,另一边是绝望的主妇,是孤女寡母无声的呐喊。
我很佩服的是吕玲玲意志的坚定。她不忽视任何一个经不起推敲的疑点,去迎来一个转机,因为这个转折点关系着一家三口,最底层普通百姓的人生。
在现实世界,在条条框框的法理面前,她的硬脾气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辉。
当韩明顶不住压力,拿出一堆过往“成功”定案的资料,来说服吕玲玲放弃“挣扎”时,吕玲玲的一席话真的太戳人了。句句不提法,句句却都是法要以人为本,去满足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段永平说:改正一个错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只要是改正了,不管是多大的代价,其实都是最小的代价,你改得越晚,你付出的代价越大。
人成长的代价,或许就是渐渐地扔掉一些原则,自己却没有觉察。一心想从挂职到转正,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的韩明,也渐渐淡忘了他曾经也是和吕玲玲一样的人,誓死捍卫着他的真理与信仰,就算做个不被理解的孤勇者。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人的生活背面都有自己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只要觉得值得,就安安心心去做。在善良和正确之间做出选择,选择善良,永远是正确的。
底层人为追求公道,付出高昂的代价。恰恰是法检人的失败和悲哀,是愧对于“一身戎装”的。
吕玲玲的话,让韩明羞愧。他曾不经意间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一个人,而自己却走着走着忘了初心,背叛了当初的热血。
大不了不上永恩三中了,反正好好学也能考上好大学...大不了不转正了,回小县城服务百姓也一样...只要一加三口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在一起,仕途名利前程这些看似沉重得要拼了命小心翼翼守护的东西,也可以是轻拿轻放的。
想开了这些,韩明就能做回自己,承受为个性而付出的代价,做好代价的准备和实力,并不惜任何代价不间断地致力于面对真实。反正人生没有一桩幸福是不要代价的,心安也是。
听证会上,他的“慷慨激昂”不过是回归了一个普通人的本色,一个为儿子见义勇为制止校园霸凌却几乎要失去高考资格而焦虑的父亲,一个为妻子看不过师者纵容儿子霸凌讨理发生意外被拘留而无奈的丈夫,他们与郝秀萍,与王永强一样,有理说不清。但他们错了吗?错哪儿了?为何受伤?
《请回答1988》说:这世上没有毫不后悔的选择,生活也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只要坚信选择的道路就是正确答案,并把它变成正确答案就可以了。
成长总是有代价的,但不能因此而不去成长,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成长路上尽量的减少代价,但变得冰冷与不接地气绝不是成长,人是如此,法律的完善也在于此。只是普通人以血肉模糊的代价,一生或几代人一生,去撕开高高在上的法的一条缝隙,那点微弱之光照进来时,已经温暖不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