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父子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映古今,他们在文学上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
老苏名洵,字明允,号老泉。老泉是因他家乡祖茔而得名,他家祖茔是在老翁泉的地方,这个地方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当地人说月明之夜,可见一个白发俊雅老翁倚坐在堤防之上,有人走近时,老翁则消失于水中,后来苏洵也葬埋于此,因为那片地方的名称,苏洵通常亦称为苏老泉。
苏老泉在家守丧期间,收到了两次朝廷圣旨,让他赴京参加一种特殊考试。那时他参加考试时已经47岁了,又在家守丧一年多,将近五十岁的人了,一听到考试他有些心慌,他也不肯像学童一样去接受拷问,所以两次都以年老病多辞谢。其实不然,他的妻子也病逝,他的两个儿子已中进士,他已准备住在京师不复返家乡的。
当他们三人安抵京城之后,苏洵被任命为校书郎,未经考试,正合他的本意,后来又授以新职,为本朝皇帝写传记,他想要按史家严格写法,可为皇帝先人立传哪有那么容易。苏洵这个人深沉莫测,对事对人一概不通融假借,处世落落寡合。
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这个号是自东坡居士而来,东坡居士是他谪居黄州时自己起的。大家都以东坡称他不冠以姓,或称东坡先生。他的全集有时以谥号好之,而为《苏文忠公全集》,宋孝宗在东坡去世70年后,赠以文忠公谥号。文评家往往以他的故乡名称称他为苏眉州。
苏东坡生而颅骨高,下巴颏儿和脸大小极为相配,不但英俊挺拔,而且结实健壮。在居丧守礼的两年又三个月的蜇居生活,是苏东坡青年时期最快乐的日子,他和妻子经常到岳父家,岳父家在青神,那里有清溪深池,山巅有佛寺,实有游仙寻异超然出尘之感。他们到庙中游历,到野外餐饮,在茅屋外吃瓜子、炒蚕豆、谈天说地。
他们第二次赴京走水路,出三峡,走一千二百里水路,走六百里旱路,历时五月有余。他们玩赏沿途美景,在船上饮酒玩牌,尤其是游览了三峡风光之壮丽,经历了三峡旅途之惊险奇妙。兄弟二人在江上航行做了诗歌百首。苏东坡作最好的几首诗是在陆地上的行程写的,那些诗非常注重音韵情调气氛之美: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宫。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意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小苏名辙,字子由,晚年隐居,自称“颖滨遗老”,因有人称他为“苏颖滨”。有时又因其文集为《栾城文集》而称之为苏栾城,栾城距北平以南之正定甚近,苏姓远祖,是从栾城迁至眉州的。
子由身材较高而清瘦,生来气质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他冷静而机敏,也许他不像兄长那样倔强任性,也许他不像兄长那样才气焕发,不那么名气非凡,与兄长有关政治的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但在政敌的眼里却不那么的危险可怕,他比兄长的在官场上得意,官位更高。
父子三人到了京城后买了一栋房子,附有花园,约有三亩一人,靠近仪秋门,远离繁华的街道,绕房有高大的老槐树和柳树,朴质无华的的气氛,颇适于诗人雅士居住。安顿之后,兄弟二人经过了两次考试,一是考京师部务,另一种是制策,要坦白批评朝政。苏氏兄弟都经大臣欧阳修的推荐,都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