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我们天天都在做的事前,从早晨起床纠结于要穿什么衣服,到中午要吃什么饭,到晚上应不应该看视频到凌晨。这是抉择,在抉择的过程中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子怎么作出抉择。生活中的小事,我们要么轻微思考,要么就没有思考——按规矩来:一如昨天。
生活中的琐事可以如此,对于那些左右我们工作,我们生活的事件我们必须去思考。
这个时代数据浪潮已然到来,各种经济的,物理的,历史的事件充斥在我们身边,如何在纷繁的信息中获取信息,如何分析我们获得的信息?
大前研一同志说出了在麦肯锡工作烙下的毛病——凡事都追问三个为什么。
我们思考的目的是给自己的判断搜集各种观点,我们的观点需要向别人介绍。所以我们思考时要有逻辑,当我们的观点展示出来时,我们的呈现方式要给其他人一严密的论证,大前研一的打动他人的论证像我们提出了金字塔式的论证——最开始是我们的观点,接下来是我们的各个分论点,之后是那些实实在在的证据。对于证据大前研一倾向于深入一线去看看到底症结的问题所在。
层层拨开迷雾,我们看到一种现象,当我们试图去解开它隐藏的真实原因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只有对症下药,症状才能真正解除。探究问题的本质是思考最重要的一部分,问题没有搞清楚,那结果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如何去了解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大量思考各种途径带来的影响,在我们思考的时候,一方面要抓住与问题相关的事实,另一方面我们要听取部分人的建议。问题的事实,我们要在纷繁的机构中找到哪些客观的描述。集思广益或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好的,但是对于问题来说,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自己,这件问题的结果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并且不能保证所有给出他们意见的人都和自己患有相同的目的。
对事不对人,这或许是现阶段非常客观的一种行事手段,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夹杂情感,对一些小事或许可以,但是对于其他事情可定会有影响。当对人不对事时,我们的大脑被情绪所迷惑,终究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谈何解决问题。
当下是一个信息量巨大的社会,每个事情都与很多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除了要拨开迷雾找到事情的发展结果。还要在也许很多种结果中找到于我们最有益的结果。不想之前的那种简单——给我一个高度,我能算出他的落地速度。现在事情发展结果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需要预测事情的发展结果落在哪个范围的几率最大。
作为亚洲人,我和大前研一有着相同的教育经历,我们在学校被教育的是,我们如何得到高分,我们如何成为学习的佼佼者,我们考试是为了知道我们学到了那些知识,我们怎样获取到了大学,我们才被鼓励要自学,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被教导一加一就是等于二,结果最重要,过程,如何思考,我们想过也放弃过。
思考大量涌现,每天都是一样的上班下班宅家,我们接触的是相同的人事物,我们的思考就固定在那些事情上。我们要做的是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学科,只有接触了不同的人事物我们的思维才会大量涌现出不同的思路。
或许对未来的设想也可以让我们放飞思想,但是对当下事物的思考决定了我们对未来的设想,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还在用纸带做输入,我们思考的电脑还在使用CPU处理数据。这都是对所接触的事物的了解,如果了解其他科学我们对未来的设想或许有更多不同。
试着去不同的远方去看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思考,让我们不再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