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者,就是这么瞬间成为了孩子的爸妈,还没缓过神来,随着小宝宝呱呱坠地,亲子之情就开始了。
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孩子一出生就注定了这段密不可分的、深入骨髓的亲情。但爸爸妈妈或许从没有想过,这份情感它有着莫名的保鲜期,倘若不珍惜,不用心维护,这份情感就随慢慢地消耗,直至无影无踪。
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晃眼之间,从小不点长成了可与父母比肩高的小伙子、小姑娘,然而亲子之情有时候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源远流长,有点甚至出现了极端对立的状况。
亲子情感充满浓浓的依恋之情
爸爸妈妈总应该记得那个小人儿,抱着你的大腿,扯着你的衣角,要和你玩,要和你做游戏,要你给他讲故事的甜蜜时刻。
亲子之情莫过于开心地拥抱,亲密地打打闹闹,还有挤在温暖被窝里的睡前故事,父母与孩子之间用时间和相偎相依,慢慢地沉淀着情感,积累亲子情感连接。
亲子情感裂隙与对立
学龄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尽管也有着责备、打骂带来的损伤,但总体上也还保留着情感连接。但上学后,这份情感却被学业和分数折腾得支离破碎的,就像保鲜期到了,再也回不到从前那种依恋和亲密时刻。
孩子长大了,父母的角色却没有长大
不知不觉中,天真幼稚的小宝宝长大了,上学了,直至进入青春期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希望自己独立,希望有一片自己的天空,父母的叮嘱、问候都会让他感到厌烦和排斥,不断地拒绝和排斥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甚至会顶嘴,进而爆发冲突和对立。亲子情感再也没有以前那种亲密瞬间,再也没有相互分享秘密的欢乐时光。
当父母感到“我家宝贝再也不听话了,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管教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真的长大了,但父母却没有长大,仍然把他当成那个只会跟着爸妈,要爸妈抱抱的小尾巴。
成长的烦恼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断地涌现和围绕着他。学业、成绩、老师、同学、朋友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有自己内心烦恼,有想说的话,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当他面对父母的逼问和长篇大道理时,却极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唠叨和说教。
情感的保鲜期不需要控制,需要接纳和理解
也许亲子之情消耗在日常催促、监督和事事都要掌控的父母话语中;父母越急,越想在教养中出成效,结果越差。
成长过程中,父母说的大道理、各种未来时光,孩子懂的自然都懂了,不明白的再怎么反复也整不明白。倘若父母每天都要翻来覆去地讲学习、讲将来,不停地盯成绩、要分数,总想着把控孩子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自然很累,很烦。父母想盯着不放,孩子就想跑,跑得越远越好,那个时候,亲子之情变得寡而淡,甚至什么都没有了。
成长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同样父母也需要成长;每一个年龄段各有特点,父母有良苦用心,孩子有成长的烦恼,它们就像影子一样伴随左右,有冲突更应守望相助,共同成长。
在情感中,父母要做的就是多听、多感受,接纳和理解,多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为亲情为依托不断地陪伴他,耐心的守护那份情感,让保鲜期维持更长更久,等待孩子向你敞开心扉。
亲子之情,这份情感你的保鲜期有多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