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儿子状态不太好,难得今天他早早的做完了作业,于是我拉着他下楼,以买文具为由带着他骑骑车,临近期末,估计每天在学校都处于高压之下,运动可能是最好的排解方式吧,虽然一路他爱理不理,我还是充满热情的“自说自话”,比如因为上周在东莞培训,所以健康码变黄了,我告诉他在普通检验的地方被人嫌弃的经历,以及要去哪检测才能让黄码转绿,赚来的一天假期,我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学习……故作打鸡血般的开心,只希望积极的情绪能感染到他,青春期的孩子真不好伺候,但除了充满爱的耐心陪伴,别无他法。
返回的路上,在一处昏暗的灯光下,看到一辆摆满了毛织小饰品的推车,擦肩而过的瞬间,瞥见车后坐着的是个腿部有残疾的阿姨,错过了大概5米左右,我停下了车也叫停了儿子,让他回去帮我去买个饰品,挑他喜欢的就行,儿子有点懵,迟疑了一下还是跑了过去,但站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买什么,我只好也跑回去,很快就选了一盆“向日葵”,阿姨很高兴,估计这一晚上都没有什么人光顾她的生意,因为这条路真的没什么人。阿姨开价88元,不便宜但我没有还价,立刻扫码支付,我问阿姨,“这些都是你亲手做的?”阿姨带着一丝自豪说:“是啊!”“像这个向日葵要做多久呢?”“我做了四天呢!”阿姨越说越开心,离开的时候我再次真心的赞美这盆向日葵做的很精致,阿姨开心的笑了。继续骑行,儿子抱怨我是购物狂,看到什么都买。我告诉他,我是想给那位阿姨一个鼓励和肯定,残疾人生活比普通人要艰难得多,她想靠自己自食其力,而路人的每一点善意都是对她最好的鼓励,当然我们最好不要把这样的行为看作是施舍,因为对于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他们更渴望的是被正常对待。儿子听完似乎若有所思,至少不再继续吐槽我了。
骑车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17年我在以色列的一段经历。下附当时的一段记录:
以色列的第一顿午餐,终身难忘!!那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Access Israel 教育机构。德育为先,几乎是国内每一个学校都会标榜的口号,还有一门我一直很迷茫的课——思品课用一本教材怎么教会孩子:爱?我不是在说一个否定国内教育的话题,而是在这门课的教授上我们大多数人是缺少思考的。在这顿午餐里我找到了一种可能。这顿午餐有三道菜:主食、沙拉和甜品。而我们分别是在看不见、行动不便和听不见的状况下“享用”的,在一边“享用”这顿生命里最艰难的午餐的同时,相应功能缺失的残障人士就在近在咫尺的地方给我们讲述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感受和需求……那一刻让我深深触动的是这群常常会被生活忽略掉的人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我们建立在同情和怜悯之上的关注,他们内心的真正渴望是we are all equal!作为人的平等!Access Israel, 这个了不起的非营利性组织,他们用18年的时间努力将Israel以色列这个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面对任何人都Accessible可以直接最大便利服务与任何群体。让这样一门体验式课程走进每一所学校,走进了以色列孩子的必修课程里。建立在关注生命本质基础上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将是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因为他们有内驱力、有使命感——我的存在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