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语文观”这一概念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在不少人心目中,它还只是针对高中语文来讲的,这话当然不错,高中语文教学,无疑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同样的,初中语文也应该是,应该是致力于提高语文素养的。然而,语文素养从哪里来?从读背中来,从阅读中来,但归根结底都要是从生活中来,从学生的社会视角中来的。正所谓“语文即生活”。但是,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距离生活到底有多远?
我们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是:(以笔者所在四线、五线县城而论)
1、古文教学狠抓读背,(这当然好)理解却靠死记。在学生似懂非懂中匆匆结束一堂课。初中生对中华经典的思辨力在哪儿?
2、课本上的现代文教学形同虚设,不教或略教现象普遍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考试不考。
3、作文教学在写和批之间徘徊,一学年下来,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徘徊不前。
4、语文教学只专注课本,没能跳出“学校”,关注社会、民生,学习视野相对狭窄。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如何改进?
1、老老实实抓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记、理解、领悟,多读(反复读)才能多思,才能有悟。比如《陈涉世家》,读准字音,读出画面,读出人物智慧,读出故事。读着读着,文中的名句也就难忘了。
2、课堂上老师的任务是切记设计好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不能为节省时间包办代替。
3、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从而关注自我发展。没有人是局限在自我的小圈子里能得到发展的,学生更是如此,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教室以外的世界,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价值。
4、作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讲求真人、真情、真感动,老师下水示范写作不能少。
5、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正所谓,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得有一缸水。语文课谁都能教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生活,即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爱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对生活感兴趣,使学生对生活感兴趣,才能关注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