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0课改一直在路上

课改,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的语文课改梳理与反思

我来自白山市第四中学,是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2000年开始教语文,经历了两次课标改革,教过三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今天借这次培训机会,对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进行课改的一些做法进行梳理与反思,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14年,我们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示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本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课改主题为“课前导学,课上互学,多媒体助学,课后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抓手就是制定教学案。我领着语文组教师围绕这个主题研究制定教学案的环节及内容。通过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多次研讨,结合课堂实践,我们确定了教学案主要有以下7个环节,分别是“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后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经过一个学期的课改,我发现教学案中课前预习导学部分达到了预习的目的,对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起到了促进作用。课堂学习研讨环节,师生或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能解决教学重点,老师点拨及时,也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这样的课堂有了新变化,课堂氛围更活跃,虽然表面看着有点乱,但每个人都有事做。老师们都感到备课量加大,课堂常因学生占用太多时间讲不完课。经过不断实践与调整,出现的问题逐渐解决了。2016年,我在大学区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中,讲了一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汇报展示课,得到了听了领导和老师们好评。

2018年,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又促使我自觉进行课改。因为以前我不够重视名著阅读,尤其不能保证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但新教材积极倡导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我聆听温儒敏教授的讲座,还读了《温儒敏谈读书》越来越迫切感觉读书重要性。我就在学期末制定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在假期按计划读书,写笔记,写心得。开学后,开展“讲名著故事、“开读书报告会”“画插图”“名著知识小竞赛”通过活动激发兴趣,落实整本书阅读。

2019年,我校推行“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我只了解一下这种模式中有几种课型,几乎还没有用这种模式讲课。这时,我参加了“浑江区青峰杯教导主任引领课”比赛。自行摸索尝试着设计了一节《植树的牧羊人》的教读引领课。我觉得这种课型难点在于发现两篇课文的共性,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我找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对两篇文章进行整合设计。这节课获得优质课。

2022年,新课标出台,新课标会带来怎样新课改?“任务群教学,大单元备课,情境式创设”这么高深的理念如何落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来?我想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我只能说我的语文教学一直不断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路上。课改在路上,脚步不停歇。我愿与在座各位同仁共勉!我的汇报到此结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