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在为《认知天性》做的序中写道:“他们把我常用的这个套路称为:检索,间隔,巩固,细化,迁移。”的确,有效的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后脱离学习材料回忆检索,有间隔的练习,复习巩固,细化,举一反三能迁移应用……列知识图谱是在进行知识建构,是一个吸收内化的过程。
感悟:樊登的知识图谱给我很大启发,当下我在准备省里组织的一个家庭教育讲座,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主题阅读,翻了很多书,近期又买了很多书,主题方向不断变化(在我也是梳理反思接近本质的过程),讲座内容一改再改,到现在只是粗略定下框架。
今天读到这里,幡然领悟:
一是我把自己淹没在学习材料里,没有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图谱,吸收多,表达少,看了多少本书,这吸收是自己以为的吸收,其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是自己想讲的内容太多太杂,我不是万能的,也不可以一次讲座就能倾尽所有,找到家长最关心的一个或一类问题,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三是内心仍在纠结“道”和“术”,多数家长要的是“术”,而我主张以“道”,那么,寻找结合点,找到平衡,以道打底,让家长能知道根系发达的重要,也能看到枝叶、果实,懂得期间的管理:浇水、捉虫、除草、施肥……
那么,拿出一张白纸,现在开始。
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自己以前也是喜欢在书中勾勾画画,但学习的效果却不大,回忆起高老师曾经讲过他在哈佛商学院学习的时候,会在课前、课中、课后分别拿一张白纸,写上课前、课中、课后的理解,与这里讲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果然大咖们都有学习方法,而且是相同或向似的。
求助1:
Make It Stick意译为“认知天性”,我个人感觉在意译的过程中,有一些原意会被遗漏。请教同读的伙伴,怎样的翻译更接近原意?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是副标题,直译过来是“成功学习的科学”,作者翻译为“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更像推介用语,感觉诱惑性更强,目的是吸引读者。
“英文叫Make It Stick,就是你学什么东西能够把它记住,怎么样能够把一个东西记牢?”
李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