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不少西方探险家、学者、传教士和旅行家怀有各种目的,开始来到中国西部边疆地区。他们寻求考古发现,以西方人文科学的方法对当地的社 会和风土人情进行观察、记录。约瑟夫·洛克 Joseph F.Rock (1884 - 1962) 也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以性格孤僻、勤于笔耕著称,他是唯一一位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长期生活和考察、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云南的西方人。他在云南丽江纳西地区的活动、他对青海阿尼玛卿山地区的动植物学考察、他把卓尼版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带去美国、他对四川木里藏族地区的探险以及民国时期和西南地区各路人马的直接接触和交往,都是轰动一时而且长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事迹。斯蒂芬妮·萨顿编著的这本《苦行孤旅》是唯一一本用洛克的日记、书信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等一手资料写成的传记。”
书缘
———
我从很多年前开始喜欢徒步旅行,在尝试着走了几次一两天的短线后,兴趣便被极大的培养了起来。一段时间后总觉得不过瘾,一心谋划着去走时间更长、难度更大,但风景更美的线路。2012年左右,办公室有位资深同事是这方面的行家,他打算十一去走泸沽湖到稻城亚丁的线路,他说此线名“洛克线”,行内非常有名。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用人名命名的线路,觉得很是高大。虚心的询问线路情况后,老老实实去查看了洛克的资料,这才第一次知道了这样一位让人敬仰的人,也越发强烈的想去走一走。同事的行程预计会超出假期1天,我去给领导请假,领导听说请假出去玩,自然是不同意的,铩羽而归。
计划虽然夭折了,但“洛克线”和其人已经深埋记忆,以至于每年长假都会想起并蠢蠢欲动。2016年的暑假,正好有闲,不经意间在网上找到了约伴同行的,遂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5天的旅程,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回来后便买了这本书,想把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充分了解,再与我的旅程相结合,让这段经历更有意义。书买后却一放又几年,直到我再次踏上这段旅程的后半段——孟董行,遂让我再次捧起了它,一气读完。
01
—
植物学家
洛克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出世,他对于檀香山植物的普查,植物方面的成就一部分就是完成了檀香山植物分布的著作,另一方面,则是他对中国西部的地区植物考察,制作了上万件标本和相关考察报告,其中有部分是由他首次发现的。
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由洛克于1929年首先在中国四川木里县发现并引种到国外。因植株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现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属于极危物种。
02
—
地理学家
可能因为采集植物的关系,洛克足迹遍布野外,加之机缘巧合,承担了哈佛植物园、国家地理杂志等机构部门的采集、探险任务,他踏上了东方之旅,这一行便把一生最辉煌的成就留了中国。
他从云南入境,大概穿越现在的普洱一路北上,经丽江、木里,到达成都、青海、甘肃等地,所过之处,详细记录了地理地貌的特征,并开展许多的测量工作。中国西部的许多地区正是在他的介绍下才得以第一次被西方文明所认识,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通过他对香格里拉景色的描写,激发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以此为背景创作了《消失的地平线》。该书出版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很长时间都名列口袋图书的第一位置。也引发了后世很多人到中国来寻找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从此便扬名天下。
03
—
纳西学著名学者
他最值得赞誉的是他对纳西民族文化的收集和整理,他为此付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和大量金钱。时至今日,纳西族文化很多已经湮没在时间的流逝中,洛克留下的许多纳西文化的著作和影像资料已经成为当前了解和研究纳西文化最为重要的文献。
然而让我最为感触的是洛克一生飘零而执着的经历,对中国西部冷漠而炽热的情感。他用近乎极端矛盾的性格和经历,在中国西部留下了极难磨灭的印记。你无法给与他极高的评价,这会让人不由自主对他一生的孤独无依更为感同身受,赞誉多高,孤苦便有多深。很难给洛克一个具象的刻画,对他来说,他乡既故乡,孤飘既人生,也许没有这样的经历,可能就没有这些成就吧。
2022年7月30日
于合盛
点赞 • 关注 • 转发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