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更这个主题下的小文啦,其实之前写的好多篇里边,其实可以归为这个主题之下,可惜我比较随性,单独起了题目。那这次就更一篇喽。
北京最近出了一个政策。这是疫情期间,北京市的一个升级政策。凡是离京人员或者来京人员,不管出差还是其它原因,都要自行进行隔离14天的措施。可以自行选择酒店,作为隔离地点进行隔离。同时,对酒店入住人员也做了规定。必须经过正规医院的核酸检验,携带检验合格证明才能入住。
看完这个规定,我有很多朋友,主要那些经常出差的朋友,不淡定了。
朋友圈也一下炸了。
全国疫情防控的实际现状在陆续降级,主要来源于感染和治愈人数持续下降所致。大家都在逐渐复工复产,北京也是一样。作为首都和政治中心的北京,有其特殊性。出台这样的措施,我想定会有很多这些角度的考虑,我特别能够理解。
我今天拿这条政策来说的原因是,是因为在路上听广播,听到了一个回京自我隔离的人的分享,想到了这个政策。
这个政策的出台,基本上有效避免了病毒外出和进入北京的可能性。目前,在北京市内的人员和企业,大部分已经正常复工和复产,大家一切秩序如常,恢复了从前的节奏。大家一边在进行疫情的有效防护和自我隔离等措施,一边展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这个政策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让我感觉北京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桃园内的人生活和工作井然有序,桃园外的人都比较向往,但是却不容易找到,也不容易进来。这种状况越想越有意思。
我的那些朋友和圈里边炸锅的人,主要描述的一点是,从此以后,再也没办法离开北京和回到北京。他们表达的可能有点夸张,但的确带给我很多思考。的确,这个政策同时也意味着,想要离开北京一次,至少得一个月以后才能进来。这一个月的成本和支出,都由自己买单。我细细想了一下,如果我回老家办事,当天就能办完的事情,因为政策,只能1个月以后再进家门和回到工作岗位了。到当地要隔离14天,回京又要14天,加起来28天。这28需要入住酒店,同时要进行正规医院的核酸检测。这些个时间成本和昂贵的费用成本,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家庭,基本上还是特别有压力的吧?不管因为工作还是生活的原因,离开北京一次就要有一个月的时间,见不到自己的同事,回不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见不到自己的朋友、亲人和家人。同时还要自己花很多的钱,去保证这1个月期间自己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这样付出的代价好像有点大啊?如果外地政策好,不需要强制隔离14天,半个月还好一点儿。但其实政策导向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都不会在这个阶段选择离开喽。
当然,外地的人也一样不好进喽。这样我们只能自嗨了,在这个城市里边,开心的玩耍。就像当年,非典期间封城、封校、封村和封路一样,城里、校里和村里的玩耍生活还是特别惬意哒。
还想到了其它变化。有些企业和家庭,暂时隔绝了对外的联系,会从被迫到主动做出很多有趣的调整。比如之前的清明节,大家都改成线上祭扫了。还有,如果有重要的亲人过生日,各种婚礼和典礼的情况,也不能去北京之外的城市参加了,也该线上云庆祝得了,想想就逗乐是不是?
如果是家住北京周边城市的人员,上下班基本上就成为不可能了。这下可以名正言顺的直接改成在家办公啦。
有些企业的业务,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遍布。剔除世界版图不说,首先全国各地的情况,业务模式必须要做出巨大的调整。他们也有可能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我想总会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想到了,最近正在做的基本法和制度建设等工作。一个企业如同一个国家,制定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和流程约定时,一定要考虑到具体落地和实施阶段的影响,同时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事情一定要有前瞻性和规划性,把眼光放长远,这样才不至于出现闭门造车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因此裹足不前。要给予这些制度规范试错和试行的时间,收集大家意见作出修订,为正式推出做出充足完善的准备。我想这样的话,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制度的制定者、落地执行者和实际体验者之间,巨大的心理落差,实用性也不至于让人感觉非常的差。
来说说我的个人近况。
最近清淡饮食,喝了一周的粥。基本上没有任何味道,没有荤腥,也滴酒未沾。都是口腔溃疡惹的祸啊。当然,也基本上没怎么说话,一直都在听、想和感受。这种体验非常奇妙,原来不说话也能解决好多问题呀,并且节省了很多精力。
从前经常靠嘴解决问题的人,用了不同的感官,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但不比从前差,反而远远超出预期。这种体验让人真是舒服。
其实,我也在积极的贴口腔溃疡贴膜啦,这样能够让我愈合的更快。我现在已经逐渐恢复了,再坚持几天就没有任何问题,又能回到之前生龙活虎的状态了。
这段期间带给我很多思考。
我没有付出太多的口舌,也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问题,这个全新的视角和收获,是我从来没有预料到的惊喜。
未来我要继续秉持这种状态,说话少而精,我想这才是最高阶的人生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