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提醒自己改掉坏习惯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在意识层面不断强化它。当出现暗示(比如甜品店)时,你的提醒会点亮大脑中的神经链接,使你不得不回到第一个陷阱:调用意志力去对抗。更科学的做法是忽视这个坏习惯,将焦点放在如何建立好习惯上。这就好比修一条新的高速公路,让原来那条逐渐荒芜掉。养成好习惯的三种有效策略
策略一:利用习惯回路原理。这是查尔斯·杜希格提出的方法。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三部分构成了习惯回路,培养好习惯可以同时从这三部分入手。先确定目标习惯的惯常行为,再根据“相关性”确定合理的暗示,并给自己设置一个合理的奖赏。提示:奖赏要对自己有吸引力,可以满足某种心理渴求,让渴求驱动整个回路的运转。比如,希望早起锻炼的那位,可以考虑在床头张贴科比的画报作为“暗示”,或者将运动装备放在床边。“奖赏”可以是每天在朋友圈晒公里数,或者当公里数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就给自己买一件垂涎已久的商品。
策略二:在身体安装“开关”。这个方法来自《WOOP思维心理学》,有点类似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的狗,经过训练后,一听到铃铛就会流口水。人也一样,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个刺激跟一个目标行为挂起钩来。通用句型是:当发生A的时候,我就做B。要注意的是,A最好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已经养成的习惯。例如,我的牙不好,有位中医告诉我可以每天叩齿99下,但我总是记不住这件事。于是,我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开关”:每次刷牙之后,叩齿99下。这下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叩齿了。开篇那位希望减肥的女士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既然每天都路过甜品店,就可以将其设置为A,B可以是:去超市买蔬菜做沙拉之类。
策略三:学会养成微习惯。培养微习惯策略的做法是,保证每天要做目标行为,但只设置最低限度。比如,一天做一个俯卧撑。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一旦迈出第一步,会自然迈出第二步,也许会这样走出10000步。此外,它保证了即使在最忙、最累的情况下,也能完成目标行为,锻炼神经突触链接。这样可以避免沮丧感和挫折感,保证良好的心态。
希望养成阅读习惯的朋友,可以采用“每天至少读一页书”的策略建立阅读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后的人生,都是由当下的习惯决定的。当习惯拥有了时间的加持之后,终将累积成一次质变。至于是质变成生活深渊还是伟大事业,就全看你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