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天看书,真的能记住多少?我问你,前几年我看你在翻《围城》,现在还记得住多少内容?”
当老公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陷入了思考。
虽然我有很多道理可以反驳他:读书就像吃饭,我们记不清从小到大吃过的每顿饭,但那些饭菜的营养滋养了我们身体成长;读书可能像拿竹篮去打水,你以为每次都是空打,却没发现竹篮越来越干净……
可道理都懂,我也要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关于《围城》,我真的就只记得“婚姻如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句经典的句子,以及想了好久才想起的主人公“方鸿渐”的名字。
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不是太没成就感了呢?
所以,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寻找着答案。
《围城》是一本小说,我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它的名气去读,是本着消遣地态度。
而阅读一本小说,只要你识字达到四五年级的水平,就已经不成问题。所以整个过程中,我更多地是处于一种基础阅读的层次,在那些风趣的字句描写中获得资讯,当然也有那么些小启发。
然而,那些想法也只是在看那本书的过程,或者看过之后和朋友家人聊上几句。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地就忘了大半。
这种状态,似乎也习以为常了。
弗兰西斯•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我想,在阅读《围城》的时候,我只做到浅尝辄止的阶段,根本没有用足够地专注与理解去阅读它,而这本经典之作,不说做到咀嚼消化,至少也要“生吞活剥”的。
这就是要做到分析阅读地层次。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写关键词,去做一些笔记,去画一些导图,从而去更优质地阅读。
我觉得但凡做到这样的层次,才是真正地吃透、理解一本书吧。不说久久不忘,但印象深刻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