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东汉安帝永初四年,羌人反叛作乱,使并州凉州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大将军邓骘认为边疆战事军费开支过大,财政压力过大,想要放弃凉州,把资源都投入到北方的敌人。
就好像有两件破衣服,这两件衣服相互补的话还能有一件衣服是能穿的,否则两件衣服都不能穿了。
大家认为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虞诩劝太尉李修说:“听说公卿大人们已决定放弃凉州。放弃凉州以后,三辅之地就成为边塞。如果三辅三辅成为了边塞,那么祖宗的陵墓就没有屏障了。俗话说: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凉州人尚武远胜于其他州郡。现在羌人之所以不敢入侵三辅地区,把三辅当做自己的地方经营,就是因为凉州还在的原因。
凉州土著之所以会持兵奋起,义无反顾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民。如果放弃了凉州,将凉州土著迁徙到内地重新安置,必然会产生不和谐的想法。万一土著中的豪杰之士聚集在一起,向东进兵,就算是姜太公统御着贲育一样的士兵都抵挡不住。领导们认为两件衣服缝缝补补还能有一件凑合的比喻,但是我却觉得放弃凉州就好比毒疮一般,如果不及时治疗一定会不断的扩散,放弃凉州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李修说:“那应该用什么方案来应对呢?”
虞诩说:“如今凉州动荡民心不安,我担心我担心突然间有意外的变故,应当由四府九部征召凉州土著为官,凉州各级官员的子弟都提拔为闲散官员,对外宣称是奖赏他们的功劳,实际上也可以以此来牵制他们,以防不测。”
李修认为他的意见非常对,就召集四府官员按照虞诩的方案施行。征召了当地土著为幕僚,官员的子弟提拔为郎官,安抚他们。
[冯评译文]
虞诩对凉州的方案,成功的原因是李修的公心;而李德裕对维州的方案,却失败于牛僧孺的私心。
如果不能为了国家获取长久的利益,而因为一己之私逞一时之快,给后世埋了一个大雷,这就是最大的不忠。
放弃河套地区,陕右就危险了,放弃了西河,甘州就危险了,放弃了太宁蓟州就危险了,放弃了三岔河辽东就危险了。
这都是大明的历史,说多了都是眼泪啊。
以前单于冒顿眼光不看在国家长久的利益,只图满足一己的私利,最后遂让后人悔恨莫及,实在是最大的不忠。河套丢了,陕右就亮起红灯;西河丢了,甘州就很危险;太宁丢了,苏州就饱受威胁;三岔河丢了,辽东就陷入恐惧之境。明朝的往事,是足以令人寒心的。
以前,冒顿单于不吝惜自己心爱的马匹与女子,而一定要争取到千里的荒地,所以他能够消灭了东胡和北方诸国。
泱泱大国,谋略居然还不如未开化的野人,还沾沾自喜不知道丢人现眼,为什么!
虞诩为凉州设计的方案,最巧妙的地方就是认为当地豪杰,这也就是刘备安抚两川的做法。
嘉靖年间,东西地区遭受倭寇之乱。漕台郑晓上奏说:“倭寇之中有不少都是国人,其中不乏有一些智勇兼备的人才,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才心甘情愿的跟随倭寇,为倭寇做向导。
现在请命令各地方在底层每年选拔数十名智勇兼备的人,登记为‘义勇’,每个月给米一旦。让他们平时就率人抓捕盗贼,战时就率兵参战,有了功劳就授予相应的官职。
这样的话,不仅国人不会被倭寇利用,还能在其中发掘一些将才。已经落草的就劝他们归降,只要有才华就按功劳奖励官职。
否则,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像卢循、孙恩、黄巢、王仙芝这样的反贼,乱局将蔓延开来,难以处理。”
我个人认为郑晓的计策,非常适合当今采用。
原文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
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譬如衣败,用以相补,犹有所完,不然,将两无所保。议者咸以为然。
诩说太尉李修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夫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腹心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摧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念。如使豪杰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食浸淫而无限极,弃之非计。”
修曰:“然则计将安出?”
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励,答其功勤,内以拘制,防其邪计。”
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
于是辟西川豪杰为掾属,拜牧守长吏为郎,以安慰之。
[冯述评]
虞诩凉州之议,成于李修之公访;德裕维州之议,格于僧孺之私憾。夫不为国家图万他,而自快其私,以贻后世噬脐之悔,斯不忠之大者矣。
河套弃而陕右警,西河弃而甘州危,太宁弃而蓟州逼,三坌河弃而辽东悚。国朝往事,可为寒心。
昔单于冒顿不惜所爱名马与女子,而必争千里之弃地,遂因以灭东胡,并诸王。堂堂中国,而谋出丑虏下,恬不知耻,何哉?
凉州之议,尤妙在辟其豪杰而用之,此玄德之所以安两川也。
嘉靖东南倭警,漕台郑晓奏:“倭寇类多中国人,其间尽有勇智可用者,每苦资身无策,遂甘心从贼,为之向导。乞命各巡抚官于军民白衣中,每岁查举勇力智谋者数十人,与以‘义勇’名色,月给米一石,令其无事则率人捕盗,有事则领兵杀贼,有功则官之。如此,不唯中国人不为贼用,且有将材出于其间。其从贼者谕令归降,如才力可用,一体立功叙迁。不然,数年后或有如卢循、孙恩、黄巢、王仙芝者,益至滋蔓,难拨灭矣。”
愚谓端简公此策,今日正宜采用。
补
永初,东汉安帝刘祜(hu,四声,护)时期的年号。
邓骘(zhi,四声,智),东汉将领,外戚,邓禹的孙子,因为迎立安帝被封上蔡侯,后来被诬陷改封罗县侯,回到封地绝食而死。
诩,即虞诩,东汉将军。最出名的功绩应该是“增灶破羌”。
三辅,又称三秦,原本指的是西汉武帝以后治理长安地区的三个官位:京兆尹、左冯(ping,二声,凭)翊(yi,四声,义)、右扶风。后来就指这三位官员下辖的地区。
贲育,即孟贲和夏育,是周朝有名的勇士,这里形容士兵彪悍。
太公,即姜尚,字子牙,周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被后世推崇备至,被尊为兵家鼻祖,百家宗师。
四府,西汉时期以丞相府、御史府、车骑将军府和前将军府为四府,东汉以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和大将军府(或太傅府)为四府。这里就以四府代指这四位高官。
德裕,即李德裕,唐朝宰相,政治家。著名的“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
僧孺,即牛僧孺,唐朝宰相。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袖。这
维州之议,说的是李德裕经略西川的时候,吐蕃维州的守将率部降唐。维州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李德裕认为控制维州就扼住了吐蕃的咽喉,所以他建议出兵镇守维州。但是遭到了牛僧孺的反对,最后朝廷将维州还给了吐蕃,并将这个降将押送遣返回吐蕃。如果按照冯梦龙的意思,那就是李德裕的策略是正确的,可惜被牛僧孺破坏了。有些道理我不太懂,我只是想到了曹无伤,这事以后我估计吐蕃不会有人再蠢到投降小唐了,投降会死,而且死的很惨。
单(chan,二声,馋)于冒(mo,四声,末)顿,匈奴军事家,杀父自立,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匈奴帝国。这里说的是他训练士兵,必须做到指哪打哪。他指自己心爱的马匹,没向马匹射箭的士兵就被他以军法杀之。后来他还指了自己的老婆,让士兵射杀自己的老婆。是个丧心病狂的主。
郑晓,明朝嘉靖年间进士,谥号端简,后面的端简公说的就是他。
感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对于是否放弃西北,近代也有过争论。
李鸿章认为东南海防更为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将西北的经费用于扩充海军。
左宗棠认为,海防塞防并重,主张军事收复xj。
对于这两种说法的优劣我无法评价,然而,我国西北疆土之所以能够保全,靠的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有这项功绩,就足以让他成为近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