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的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就向小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听爸爸妈妈的话一样。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仅仅也只是“知道”而已,并不会付出相应的努力。而当你真正愿意去做准备的时候,那一定是经历了某种痛定思痛以后的彻底醒悟,而这种痛过以后的醒悟,如果没有再次经历这种痛,或者没有痛过以后醒悟带来的“奖励”,很有可能你会再次回到原点。
本次的云端共读作业是围绕“写作”这个主题来展开的,对我来说就好像掀开了自己的“伤疤”,往事历历在目,而这个“伤疤”并不是什么见不得的人的事情。如果不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加入了新网师,我想现在的我一定还是3年前的我,也许这个时候我还在过着“躺平”的日子,亦或者怨天尤人,得过且过的生活。新网师中提到的教师的成长范式有个“三专模式”。“三专模式”就是: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四个不停”是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说实话,在最开始加入新网师的时候,这几句话对我来说只是“口号”。可是随着时间不断地迁移,我才深刻意识到这些话的重要性,它绝对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一、为什么要写作
还记得在2020年秋刚加入新网师的时候,当时每位老师都要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与写作》这门课程,后面才看到是李镇西老师授课,当时是怀着敬畏和忐忑的心情加入学习的。为什么会选择《教育与写作》这门课程?首先肯定是觉得自己文笔不好,想学会写文章,这样不管以后评职称还是区内、园内组织的论文比赛,至少我还是能写的出来,如果能不小心再获个奖就更好了。这就是我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功利心”很重。包括自己踏入学习以后,首先给自己树立的目标就是本学期课程一定要以优秀的成绩毕业。等我看了关于结业的标准,我才知道自己想的太天真了,于是把目标降低到良好。“良好”成绩毕业,这个结业的指标可是经过我再三思考,核对作业标准认真制定的。当时的“良好”要求每天打卡,每次的作业要优秀,还要有一篇文章发表在新网师的公众号上。这个标准对我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能在新网师公众号发表的,那可是文笔非常好的大咖。我有什么优势?怎么去和别人比?但是我还是怀着美好的梦想,觉得一学期来发表一篇文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也是带着挑战自己的心情完成接下来的任务。直到学期结束,很遗憾我还是以合格的成绩毕业的。直到结业以后,没想到自己写的和特殊儿童的相处竟然被新网师公众号采用。
二、怎么写Or写什么
教师一直不肯动笔写的原因结合我自己亲身经历,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首先为自己找不写的借口。经常都是人还没到战场,就已经给自己想了无数个借口和不上战场的理由,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来自于自身。例如,我一个幼儿园的教师能写什么高大上的文章?带好班上的娃就可以了。2.想写也愿意写,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下笔,缺乏方向和方法。3.没时间。这是一句很现实不过的事情,每天被工作的事情都折磨的差不多了,回家还要面对自家的孩子,那还有时间来写?好不容易剩下的时间,当然是抓紧时间看看抖音,刷刷朋友圈或者追追剧了。但是就像李老师说的:“时间挤挤就有了,说没有时间看书、写作的老师,如果你把看书、写作当作和吃饭、上厕所一样重要,那就什么时间都有了。”这句话,话糙理不糙。4.不知道写什么。这个原因确实也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当好不容易打开电脑,想用文字来记录下自己一天的所思所获,会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何下笔?写什么?申请个自己的公众号来写呢,朋友圈都是熟人看到了一些真实的想法,怕得罪身边的人或者是领导,也怕文笔不好,换来别人的嘲笑。思前想后还是不写为好。
三、在痛与思中前行
说起自己开始动笔来写的时间,还是的从加入新网师开始。前段时间为了整理一些资料在李老师工作站里面进行学员分享,我特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简书”,突然发现自己近两年在这个平台写的文字竟然有17.4万字。这个数字着实惊讶到了自己,而且里面有些文章的阅读量竟然有7千多。可是时间却是在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这就说明2022年8月以后我就几乎没有怎么动过笔来记录了。我明白这两年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开启自己写的经历,能让自己写了那么多。打开一看里面有我的教学实录、教学主张、更多的确实读书笔记,看着这一篇篇的文章,从最开始的几百字到后面的3千多字,每篇都是那么的自然。当时自己在简书写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能有好多阅读量,得到好多简书钻。但是却得来的意外的惊喜,这几年的坚持换来了我如今的区级称号,在各种比赛中不断地获奖。可是自己这几年明显地沉淀在“功力”“名利”上面,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阅读和写作。于是我又开启了在简书的日更挑战,我知道自己的文笔和周园长、王园长、鲁老师比起来还稚嫩很多,也只有在和优秀的同行并肩而行的时候,你才会有勇气重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