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总是不快乐,很可能是你对快乐的定义出了问题。了解快乐理论的基础,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快乐生活。
1.误解的马斯洛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少人对它还有过很多的研究。
可是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浅层思考,比如,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是个金字塔模型,从低到高低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感,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更深一层的理解是:
生理需要是我们需要满足衣食住行,维持个体生存;安全需要是我们要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免除恐惧威胁;爱与归属是指我们要与家人建立情感,并归属某个群体;自尊需要意味着我们的成就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自我实现激励我们,要充分发挥潜能,实现理想抱负。
但你知道为什么这些需要都很重要吗?
因为它们既能为我们的生存所需,还能为我们提供情绪价值。简单讲,就是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快乐和快乐是不同的,不同的快乐之间是有界限的。
2.快乐的界限:
快乐的界限存在于金字塔的第三层:爱与归属感。
爱与归属以下的安全需要和生存需要,都属于“价格层面”的快乐,而自尊需要和实现自我的需要是属于“价值层面”的快乐。
这两种快乐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想要满足生理需要,你就得花钱,买衣食住行需要的东西;
想要满足安全需要,你得有足够的备用金,以防家庭或者所属区域有任何变故;
想想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你得为家人准备足够的资金,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比如,现实生活中,为了和爱人步入婚姻生活,你得有起码的“面包。”
但是,当你想要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只是有钱或者消费是得不到。
绝大多数人不会因为他有钱,就尊重他;也不会因为他有钱,就跟着他实现他的目标。
后两种需求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考验他是否靠自己的本事,来获得人们的支持。
3.不快乐的原因:
价格层面的快乐,符合边际效用的递减原则。
比如,你第一次买新衣服穿,非常高兴;第二次买,也非常欣喜;可到了第十次,二十次买,你就觉得好像去了趟超市,随手拿的一件衣服。
长大后,第一次去高级餐厅,觉得很兴奋;第二次,你觉得对环境有点熟悉了;直到第十次去,你的感觉不过是去楼下吃了口便饭。
在生活中,我们的旅游,聚会,买包包这些活动参与多了,就像平时喝水那么单调了。
所以,这些本质上称为“消费带来的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们要追求的是“价值层面的快乐”,也就是如何给他人提供价值,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只有这样,你被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被满足。
这样的快乐才是长久且深刻的快乐。
总结一下,所有我们深信不疑的观点,都需要被重新思考一遍。那些正在困扰你的观点,很可能是因为你理解错了而已。搞错了内涵,发错了力,你怎么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