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结过婚的女孩子,过年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进退两难?
提起回家过年,温暖和开心会占据我们的内心,25岁之前我好像一直都没有这种感受,过年的开心,更多来自于假期的自由与发小的通宵聊天。
12岁之前,因为爸妈弟弟远在新疆,“新年”都在别人家里过,小姨、大姨、小舅、奶奶家,我曾以为奶奶家是自己家,当我看到了一些区别之后,我才知道我本就是寄人篱下,我也曾以为小姨家是自己家,直到我看到,一个下午,小姨抱着表姐两人一起睡觉,我知道这也不是我的家,这种生活在别人家里,处处被嫌弃,做事需要谨小慎微、长眼色的时光在即将小学毕业的时候才结束。
生活的开心与痛苦,都是源自于对比,爱也是。
当我和父母一起过年的时候,似乎也没有新年的气氛,大年三十晚上,看着烟花,吃着揪面片,爸爸和往常一样总是很迷糊,我不喜欢。因为我们总缺钱,家里陆续有人进出,有吵闹,有哭泣,我妈也是不幸福的女人,每年这样,每年继续过。直到她来西安开始当店长,才开始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支柱。但“过年”听起来总让人觉得沉重。
10年前的春节之后,我以为我找到了一个新家,每年回的是林先生的家,但几乎每年也都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发生,处处都能感受到寒冷,在暖气片不热的情况下,每年都没有棉拖鞋穿,但是我老公有每次都有新的;比如初一早上6点多,门被肆意推开,我们便被一股香味、烧纸的气味呛醒,比如有人指着我鼻子说我不听她的话按时生娃,在外面跟朋友玩的时候突然被命令回去,因为家里来了客人等等的某些瞬间,总之,就像是进了监狱,一切都在不情愿,不开心中度过,也可以说是被某种所谓的表面“爱”所绑架,动弹不得,随时都在接受道德的审判。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年回他家过年,因为回我家呆的时间久,就被林先生其中的一位舅舅所指责“你咋不住一个月呢”?这种嘲讽让我对这一大家子都反感。
也许是敏感在作祟,林先生再好,再怎么顺着我,也架不住她妈妈的PUA,感觉在监控下生活,所以这也不是真正的家,因为没有自由一说。
结婚后,我才发现我爸和我婆婆的神叨很类似,看黄历重传统,为什么呢?当我认为婆婆家不是家,想回自己家过年的时候,我爸不同意,因为女子嫁人不能回家过年,这种事情真实的发生在了我身上,我爸的倔强尽也将自己女儿挡在了门外。
这10年来,我爸妈反复说服我“结婚就是和公婆一家人,或者大部分的西北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但当有了孩子以后,我越发明白结婚的意义,我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
今年我和林先生装修完了自己的新家,真是神奇,一下子感觉啥事儿都不是事儿,不靠谁,不依赖谁,不怕谁。而且今年说服了自己爸妈在西安过年,林先生也同意。
人一辈子都再找一个家,能给与自由、理解、包容的地方,今年我做到了,这一刻,是自我勇气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