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期,我负责初二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刚到校,班主任打来电话:“菊姐,我们班级的小海不见了……”电话那头,带着哭声,我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到旁边的办公室了解情况。小海和妈妈昨天刚来过学校,因为小海拿了同学的手表拒不承认,但是有监控作证,小海只好承认,但是手表却已经被他随手扔在了垃圾桶。妈妈拿了钱让他到学校还给人家,结果他把钱偷偷藏起了一些,班主任只好请他妈妈和他一起到校沟通。据班主任老师反馈,因为这件事情,她给小海调整了座位,(之前坐的座位是班级唯一一个监控死角)第一节课下课,小海以以前的班主任一直让他坐在这个座位为由来找老师,得到了拒绝的答复后,小海赖在办公室不肯回教室。因为着急上课,班主任老师上课后就去隔壁班上课了,留小海在办公室站着,结果班主任下课回到办公室,小海已不见踪影,办公室的其他同事也不知道他何时离开,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全力寻找, 安全第一。
当务之急是找到小海,于是我们兵分几路寻找小海。根据班主任的描述,她去上课时小海还在办公室,到下课小海不见,也就是这四十分钟时间,但是办公室其他老师并未关注到小海何时离开。班主任和其他几个老师一起去各楼层的卫生间、功能教室等寻找,我则到学校的监控室去寻找线索。报告分管领导及寻求安保处的帮助。学生在消失的时间不确定是否会做出极端的事情,因此向分管领导报告是必须的。经过跟安保处主任联系,确认这一节课并未有学生离开校园,于是请求得到学校保安的帮助,一起在校园内的死角等进行寻找。
疏通指导,家校合力。
经过一节课的寻找,在厕所蜷缩着躲了一节课小海自己回到了教室,接下来,要进行的是学生的疏导和教育。心思敏感细腻的学生,更需要专业老师的沟通疏导,在学生情绪稳定之后,约心理老师进行一对一的疏导,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一个评估,给班主任之后的工作提供一个方向和支点。这件事情小海一口咬定之前的老师让他的座位固定于此,因此执意要换回座位。在跟前班主任求证过后,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小海的座位一直是流动的。只是他初一也一直拿别人的东西,前任班主任的方式是直接联系家长,由家长带回去批评教育,这一次现任班主任让他在校承认拿了同学手表,是触发此次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由点带面,专业指导
其实,此次小海在校内躲起来也暴露出班主任们在进行班级管理中的沟通方式方法有待提升。学习一些实用的班级管理小技巧,参加班主任沙龙,凝聚集体智慧,助力问题解决。另外,班主任在跟学生单独沟通时,如果需要暂时离开,请旁边的老师关注好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步骤。
在校期间,保证学生的安全是首要的,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处理好情绪,全面了解学生状态,学会寻求帮助,才能更好的与学生同频共振,减少或避免极端事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