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意思是掩藏锋芒,低调内敛,隐忍待时,潜心修养。语出清代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用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楚庄王以弱示人,暗中观察,后成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能报灭国之仇;汉高祖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却不入秦宫,麻痹项羽,夺得天下。这些都是典型的韬光养晦。
上述例子的可能会令人产生一些误解:韬光养晦似乎就是耍弄权术,玩弄阴谋。的确,韬光养晦有策略与计谋的因素,但又绝不仅仅是策略和计谋。其有三重含义:一是藏,退隐以自保。二是待时而动,忍辱负重。三是养,即自我修养,注重内涵发展。
韬光养晦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双重智慧:一是策略,这是表层智慧;二是涵养、内涵,这才是根本智慧。它是一种夹缝中求生存,应对恶劣境遇,在极强薄弱的情况下,求生存、求发展,最终反败为胜的策略。是强者、胜者戒骄戒躁、自我警惕的策略。一种着眼于长远的战胳思想。
韬光养晦的精神内涵就像玉石一样。东方之玉,是润泽而不耀眼、坚韧不张扬,是韬晦的典型。我们也要学习其精神内涵,重视自我修养,默默发展,强大自我,传承和弘扬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