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女儿活泼开朗,聪明懂事,是家中的小活宝。自己不喜欢压抑孩子的天性,努力给她提供一个宽松、尊重、平等的成长环境,希望她健康快乐自信的长大。一直以来也觉得自己做的不错,女儿也很棒。但这种感觉在今天,三岁孩子入园一周,班主任约谈家长时轰然倒塌,感觉像是从美丽的山之巅一下子毫无准备的跌入了黑暗的深渊,惊讶中夹杂着悲伤。从没想到,女儿在校中表现的和自己眼中的几乎完全相反。
其一,孩子们从家庭中第一次踏入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多会表现出焦虑,会闹情绪,会找妈妈,他们表现的很自然很直白,但我的女儿没有,她不说话,不闹也不笑,感觉没事人一样,但是大家在喝水吃东西或老师在讲话时会突然听到她叫妈妈,且不止一次。老师的结论是她也焦虑,也难以集中精力,只是她不流露出来,拥有了本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深沉与成熟。
其二,大家在互动或玩游戏时,比如与老师拥抱,她也能主动的走上小讲台,但上去后就站在一边,不会像别的小朋友一样直接热情的去拥抱老师。等老师主动拥抱她时,她也几乎面无表情,甚至表情不自然。
其三,别的小朋友在教师里又蹦又跳,无拘无束、毫无顾及的打闹、淘气,尽情展现三岁孩子童真的一面时,她不会,她只是默默的在那里看着周围的一切。
班主任告诉我,她也希望看到女儿拥有属于三岁孩子的淘气活泼,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想妈妈了直接告诉老师,比如想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拥抱老师时直接主动的去拥抱,脸上也拥有天真烂漫的表情。老师询问了孩子在家里的成长环境,叮嘱一定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平等对待,不要做传统型的权威家长,要有同理心,蹲下来,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事和孩子商量着来,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要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宽松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否则孩子一直憋在心里,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而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利。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多和孩子互动,多做亲子游戏,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尤其是孩子淘气时,欢蹦乱跳时、想尝试一件新事物时,想自己动手时等等,都不要压制限制等等,不要压抑孩子的个性,多数情况下要顺着她。
老师说的很恳切,自己也很认同,疑惑在于仿佛自己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做,但为啥孩子的表现不是自己想的结果,是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好,有时太多严厉、耐心不够,还是家庭中其他地方或成员出了问题,比如爸爸下班后对孩子的陪伴少,几乎没有那种让女儿开怀大笑的亲子游戏;比如奶奶担心她受伤,浪费或破坏了东西给与了过多的管制等。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问题。此外,发现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要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她,只是爱还不够,还需要学习一些幼儿心理学,弄懂这个阶段孩子的心里特点。
最后老师看到自己隆起的肚子,叮嘱生下老二后,一定优先照顾到女儿的感受,理由是女儿在只有一个孩子、集所有爱于一身的环境里生活了三年,突然有了老二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此外女儿已经懂事了,多给与她陪伴会平衡她的幼小心灵。
感激于老师的用心,希望在后面,自己和家人多做一些,多反思,不要带着传统的思想来看当下的孩子,孩子也早一点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小朋友们快快乐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