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傲的苏轼,从未向命运低头过。在他坎坷的人生路上,他像一位传播爱与文明的使者,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荒凉的海岛,所到之处,开出灿烂的文化之花。如果说李白是唐代行走的名片,是诗坛璀璨的明珠,苏轼则是流淌在宋代诗坛的一条河,蜿蜒流淌,润物细无声。
因为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和长子苏迈,于1080年的大年初一启程前往黄州。在偏远的黄州,苏轼担任团练副使的职务。官职卑微,俸禄微薄也就罢了,他的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苏轼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他的动态随时会有人汇报给朝廷。这让心高气傲的苏轼,万分郁闷。
所幸,处于人生低谷的苏轼,豁达开朗,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曾经的他,宛如众星捧月,受人爱戴,连欧阳修都对她刮目相看。因为爱惜苏轼的才华,欧阳修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谈论自己,因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苏轼身上去了。
欧阳修的预言,已成现实。不止是三十年后,几百年后的今天,喜欢苏轼、研究苏轼的人越来越多,他的魅力经久不衰。
处于人生低谷的苏轼,在黄州的四年里,写下了有名的赤壁赋,被选入中学教材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流传甚广的定风波。我一直坚信,云淡风轻的人生态度,都是经年沉淀后的结果。
炎凉的世态,从不会偏心任何人,多才多艺如苏轼,也不例外。苏轼刚出狱时,.重获自由的他欣喜万分,给远方的朋友寄去书信,诉说心中感慨。不曾想,他等来的,不是悉心的安慰,温暖的鼓励,而是杳无音信。失望的他,在给李端叔的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当时的苏轼,可是明星一般的人物,在没有电视、电脑,没有粉丝打榜的宋代,苏轼的流量和名气,现代的明星也望尘莫及。从风云人物到谪居偏僻的黄州,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苏轼变得更为通透。
公元1083年,苏轼的侍妾朝云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已经四十六岁的东坡,格外开心,为了这个叫遁儿的孩子,写了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此时的东坡,已深刻体会到平淡才是人生的真谛。
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平淡温馨又有意义。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过上了有劳有获的日子。他不仅亲自在东坡耕田,厨艺也大增,他推荐给和尚们的一款青菜汤,营养美味、简单易学。他发明的东坡肉,名扬天下。
苏轼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如今又新添了儿子,欣喜之余,对黄州这片土地的感情更深一层。苏轼的脚步,踏遍偏远的乡村,郊外的小路。这一年的夏末,他漫步乡村,雨后的清凉,给了他无限灵感,于是填了这首鹧鸪天。
鹧鸪天 苏轼 〔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林断山明竹隐墙”,黄州虽然偏僻,但是山青水秀,风景宜人。茂密的树林遮住了人的视线,远处的群山,依稀可见。当诗人从树林来到空旷的草地,远处的山峰,呈现在眼前,那一片清凉的绿色,沁人心脾。近处,翠竹青葱,围绕着农家的屋舍。
“乱蝉衰草小池塘”,天气越热,蝉鸣愈响。此起彼伏的蝉鸣,难免让人烦躁,但是清幽的景色,又让人沉静下来。野外的小池塘,因为人迹罕至,岸边的青草,蓬勃生长。
树林、高山、翠竹、荒草,还有小池塘,构成一幅夏日风景图,错落有致。词的上片,宛如不停切换的镜头,由远及近,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两句诗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白色的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池塘里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照水一词,生动地写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娇羞姿态。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这三句诗突出环境的清幽。黄州古城的郊外,行人稀少,东坡拄着藜杖,在山野的小路上缓缓而行,此时,夕阳西下,人在这样清幽的环境里很容易触景生情,感怀往事。
已是黄昏归鸟倦,你看,连林中的小鸟也会在天黑前飞回自己的鸟巢。心高气傲的苏轼,出狱后,变得冷静平和。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言行,也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闷热的夏夜,因为三更的一场雨,变得清凉起来。这片刻的清凉,在炎热的夏天,实属难得。
唐代诗人李涉,被唐宪宗贬至南方,流放的生涯,让自号清溪子的李涉,心情沉痛,十分颓丧。他题写在鹤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形象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心境: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整日无精打采的李涉,百无聊赖中来到鹤林寺,寺内翠竹参天,清幽雅致。当时正是暮春时节,凋零的花瓣随风飘散,让人更添几分伤感。李涉与僧人聊天,高僧为他指点迷津,几句话点醒失意之人,解开了他的心结。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的感叹,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想我们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可见,深受启发的李涉,参悟了很多道理,他在诗中体现的禅意,恰到好处。漫无目的的人生路上,偷来的半日清闲,最为难得。
乐观的苏轼,很少在诗词中悲吟,此时的他,能深切体会到李涉当年被贬时的心境,被他的诗句感染,将偷得浮生半日闲化用为又得浮生一日凉,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