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孤儿寡母北投元
第九节 师相亡
再说贾似道兵败丁家洲,被贾似道视为心腹的陈宜中反戈一击,将殿帅韩震扑杀,阻止贾似道提议的迁都移驾方略,并以此表示和贾似道并非同党、划清界限。更为凶狠的是,陈宜中上疏朝廷,请求诛杀贾似道。谢老太后也不忍心地道:“贾似道勤劳三朝,朝廷怎么能因为他一有罪责,丧失对待大臣之礼?”
公元1275年二月底,贾似道被罢免平章军国重事、都督各路军马,授予“祠禄官”。谢老太后让淮东置制使李庭芝传口谕,送贾似道回老家为母守丧。贾似道留在扬州未动身。
三月,在陈宜中等人的主持下,先革除了部分所谓的不体恤民情的为政措施,比如“公田法”、“打算法”,美其名曰“不恤民”,实际就是触犯了官僚阶级的切身利益而已。
接着将贾似道当政期间处理的政敌放回,恢复了吴潜、向士壁的官职名誉,也就这事做得还算靠谱。
最后陈宜中等人又举起了屠刀,贾似道亲信翁应龙被下大狱处死,贾似道亲信幕僚廖莹中、王庭、刘良贵、游汶、朱浚等人被罢免,廖莹中、王庭自杀。四月,高斯得请诛杀贾似道,谢老太后不从。比照贾似道对待政敌的温和态度,这些所谓的道学家,面孔和何等狰狞?五月,王爚上奏说,贾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死孝,要求严惩。
谢老太后下诏给贾似道交底:“你应该快回绍兴终丧,以尽臣子之道,否则我想保护,也鞭长莫及,我说话算数,你放宽心回去吧!”
谢老太后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贾似道知道不能再赖着不走了。六月,贾似道回到绍兴,居家待罪,日夜不安。七月,王爚再奏,要追究贾似道罪责,言官上奏,贾似道丧师、误国、倖诈等十罪,请赐贾似道死。谢老太后将贾似道移居婺州。监察御史孙嵘叟等还认为处罚轻了,上奏不已,朝廷将贾似道迁徙到建宁府(福建建瓯)。
翁合奏道:“建宁是名儒朱熹的故乡,虽然三尺童子,粗知道理,听贾似道来,人人作呕,何况见他本人?请将贾似道远窜,以正国法!”国子司业方应发、中书舍人王应麟、给事中黄镛、侍御史陈文龙、监察御史俞浙等人都上疏,要求严惩贾似道。谢老太后无法,只得下诏,贬贾似道为高州团练使,安置到循州(广东惠州),查抄其家!总之,贾似道兵败后,朝廷中所谓的正人君子,无视元军攻势迫在眉睫,国家危如累卵,反而对打击政敌、整倒对手不遗余力。
特别是陈宜中、黄镛、曾唯、刘黻、陈宗、林则祖等所谓的“开庆六君子”,应该说都是接受了贾似道的提携的,但他们六人,却真正是结党营私。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六人同谋合党,无人敢撄其锋!郭阊在御史台,曾经上疏弹劾黄镛故弄虚名,这下惹了大祸,陈宜中、刘黻等人群起而攻之,郭阊被罢职。黄镛知庐陵,文天祥起兵勤王,黄镛百般阻扰,后来元军入临安,黄镛、曾唯等人相继投降,陈宜中则躲在越南,所以史书并完全不可信,对一位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应该多方考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
贾似道寄住在建宁的开元寺,打算等深秋后再南下。福王赵与芮,是度宗赵禥亲生父亲,他极恨贾似道,见贾似道虎落平阳,已无平素威势,暗中招募杀手送贾似道去循州。有位叫郑虎臣的县尉欣然而来,朝廷即派他押送贾似道。
贾似道出发时,侍妾尚有几十人,郑虎臣全部赶走,并夺取了贾似道的珠宝,掀了贾似道的轿盖,使其在秋日下暴晒行路。命轿夫唱杭州小曲捉弄他,百般凌辱,途中又控制饮食,贾似道苦不堪言,遥想当年宰相之日和此时相比,真是天上仙境和地狱之别,贾似道没有主动自杀,心理承受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走到一古寺中,寺壁有当年吴潜流配循州时题写的诗句,郑虎臣讽刺贾似道:“贾团练,吴丞相何以到这个地步?”贾似道羞惭不能对答。
八月,一行人到南剑州(福建南平)黯淡滩,郑虎臣又道:“水这么清,你何不死于此?”
贾似道回答:“太皇太后答应让我不死,有诏书即死!”
十月,到漳州木棉庵,郑虎臣再也等不及了,道:“我为天下杀贾似道,就算死,又有何怨恨?”说完,郑虎臣将贾似道家属拘押在馆舍,乘贾似道如厕时,击其胸杀之,之后将其葬于木棉庵侧,一代权臣,至此殒命!
历史对贾似道的定位,是大奸臣,贾似道到底是不是奸臣,我们下节详细分析。
佐料:周密《癸辛杂识》后集“廖莹中仰药”,描述了贾似道心腹廖莹中自杀经过。
贾似道回绍兴,诸客散去,唯有廖莹中住贾府旁边别宅,朝夕不离。七月一晚,廖莹中和贾似道痛饮,哭泣而罢。
廖莹中回宅,并未睡觉,命侍妾煎茶,自取冰脑一把吞服,但药力不够,又命侍妾去热酒,侍妾用金杯进酒,廖莹中又取几把冰脑和酒服下,这时侍妾才发现异常,过来救时,冰脑和酒已经入肚了,仅有几片散落在衣袖间。廖莹中奄奄一息,侍妾垂泪一旁。
廖莹中道:“你不要哭我,我如果再跟从丞相,必定要随他南下,我年老如此,命也保不住。如今算是善死了。我平生从不辜负主人,天地可鉴!”廖莹中接着吩咐身后事,话未说完,七孔流血而死!